地理学巨著水经注,是他著的

2025/2/10 来源:不详

公益中科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在战国的时候,营丘就是一个很出名的地方,但古籍中却连它的位置都弄错了。郦道元利用在青州时对营丘作了详细考察。他发现所谓的营丘不过是一个小土岗:营丘“周围步,最高处高9丈,北侧高度为7丈半”。营丘就在当时的临淄城中,他把这些都详细地做了记录。营丘只是一个小土岗,郦道元却肯下如此大的工夫去进行考察,可见他在野外考察时是非常细致踏实的。有一次,他在黄河南岸的陕县考察黄河河道的情况。当地的老百姓告诉他,秦朝时铸的两尊镇河铁牛掉进了河里,所以这一段黄河水流湍急,浪头经常高达数十丈。郦道元觉得这种说法不可靠,就带了几个朋友到水急浪高的黄河边实地勘查。他发现,该河段两岸都是陡峭的石壁,河中央有两座石头堆成的小岛,它们把河水分成三股。郦道元由此分析说:“这里水急浪高根本不是什么铁车造成的,而是两岸石壁崩落的石块堵塞了河道,才使水流变得湍急,有时还激起很高的浪头。”人们听了他的分析,无不点头称是。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郦道元绝不是走马观花地随便浏览,而是一边走一边不断地与地图、文献对照,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时他还住下来与当地的农民交谈,共同探讨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工作不理解。老百姓们看他出身官家,又是官府的人,以为他这儿量那儿看,肯定是为租赋的事而来,因此总是有意回避他。实在推不过,回答他的话时也是支支吾吾。他觉得这样肯定要影响考察的效果,就主动拉近与农民的距离。郦道元出门的时候,也穿上一身粗布衣衫,脚下蹬一双草鞋,而且见到农民总是主动跟人家打招呼。有时候,老百姓家里有什么小困难,他还前去帮忙。久而久之,大家觉得他和蔼可亲,就开始主动配合他的工作。有了老百姓的支持,郦道元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了。神龟元年(公元年),郦道元被免职回到洛阳。在这期间,他感觉以往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都太过简略,《水经》只有纲领而不详尽。于是,他花费大量心血,广泛参考各类书籍,亲自考查了许多河流的源流和支流,流经地区的地貌、物产,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情况,终于写成了重要地理学著作,就是《水经注》。在著书的过程中,郦道元选取了《水经》一书作为蓝本,采取了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因此取书名为《水经注》。但是,他并不是图省力、走捷径,简单地为《水经》作注释,而是花了一番工夫以及气力。《水经》一书记载的河流仅条,文字总共只有1万多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补充了许多河流,数量比《水经》增加了近10倍,达条,其中有些还是独立流入大海的重要河流。《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字。仅从这些就可以看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远远超过《水经》一书的再创作,书中凝聚着郦道元大量的辛勤劳动,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水经注》是一部杰出的地理学巨著,它是对北魏以前地理学的一次全面总结,为后世地理研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