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真如大家所说不杀功臣吗让我们
2024/12/20 来源:不详青少年白癜风治疗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m/838.html
在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往一些主要历史人物身上贴标签。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标签——“不杀功臣”。
这种标签一方面使得各种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很有辨识度,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标签往往过于笼统化和表面化,又很容易使得历史的逻辑和内涵比较模糊。
贞观一朝,大多数开国功臣都能得到高官厚禄,且能安享晚年、得以善终。但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不杀功臣,死在他手上的开国功臣有2位。
唐太宗画像第一位侯君集,但他的死并不冤枉,此人就是侯君集。
侯君集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了,一路南征北讨,战功赫赫。武德九年(年),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长孙无忌等五人并论功第一,授右卫大将军,封潞国公。
侯君集跟随李靖灭了东突厥,又率军征讨过吐谷浑、高昌,立下过不少战功。魏征说他有宰相之才,李世民也曾说过:“侯君集的才能,哪个职位都可以胜任!”
侯君集的未来,本是一片光明的。可是,侯君集卷入储位之争,投靠了太子李承乾,并且怂恿李承乾发动政变,想要逼迫李世民退位。结果事败后被杀!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儿流放岭南。侯君集之死令李世民非常悲伤,他曾说为了侯君集不再上凌烟阁。
另外一位被杀的开国功臣,就是凌烟阁排名第十六位的郧国公张亮。
张亮出身瓦岗寨,归降唐朝后,就成为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就提前想好失败后的退路,那就是退守洛阳。
为了保证退路的万无一失,李世民提前派张亮率领千余亲信前往洛阳,并给予大量金银让其招揽山东豪杰。可见,李世民对张亮是非常信任的。
张亮也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信任,刚要出发去洛阳,就被太子一党抓住,严刑逼供下张亮都一直守口如瓶。无奈之下,太子一党只能放了张亮。
贞观十七年(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张亮位列第十六位。不久,侯君集因谋反罪被杀,张亮也因曾检举侯君集,得到唐太宗的嘉奖,改任刑部尚书。
张亮还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征讨高句丽之战,立下了战功。可以说,张亮是李世民的死忠粉,并且为大唐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是到了贞观二十年(年),张亮却被李世民以“谋反罪”给处死了。原因是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常德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
李世民命马周调查此事,得出谋反罪名成立的结论。将作少匠李道裕却认为,张亮没有具体的谋反行为,不能因此定他的罪。此时,李世民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劝谏,最终将张亮押到长安西市斩首,并没收其家中全部财产。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