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秦汉祖先神神农的农业神性,集中于社穰
2024/8/28 来源:不详在商周秦汉时期的农业神系中,存在天神、地抵和人鬼三类神瓶,在农业文明中,对地概的祭祀主要集中于社穰之神,社穰二神都存在着二重神性,即二者都既是祖先神又是农业神,其二重神性源于社穰之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除了社寝二位地抵之外,还有一位典型的祖先神兼农业神,即农业大神神农,其功劳在于农业的缔造,被视为农业生产的开拓者,与社穰共同列于国家祀典之列。取卦造器的农神神农氏神农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缔造农业的三皇之一,也有人尊其神而将其适直称为农神。在中国古代农业神系中,神农与后理为最典型的农业神,这两位农业大神的主要相似点有三。第一,二者因对农业生产的缔造之功而具有极其突出的农业神性。第二,二者在祭祀系统的演进和完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与祖先神相结合。第三,二者身上都夹杂着复杂的神话传说与史实史影,很难具体判断其时代先后。神农见诸史籍始于《周易·系辞传》。《系辞传》按伏疆、神农、黄帝、尧、舜等上古帝王的谱系,将事物或制度的发明创造归功于易卦,言及神农教民利用来粗等农具而进行耕作“包牺氏投,神农氏作。研木为粗,揉木为来,来辑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取卦造农器,这是神农的农业功绩之一。这种说法在后世典籍记载中有所沿袭,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未掘,教民耕,其德浓厚若神,故曰神农.细观此三种器物,均与农业有关其一,来相为农具。来相为古老的挖土工具,后来作为农具用作耕地播种,早期的来为尖木棍,甲骨文的“来“字即为尖木棍的象形。除了少数的石宋之外,来想多为木制农具,不易保存,但河南陕县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用来挖土后的痕迹,在浙江余姚柯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过木租,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和河南新裴李岗遗址以及辽宁、内蒙等地的遗址中都出土了很多石船,其时代最早可达年前。这些与来想相关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探求来韶等农具发明创造的久远性提供了证据,也为神农在农业源头时期发明来和一说提供了线索。其二,陶器、瓦器为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农具。神农制陶瓦的说法,应理解为农业时代的的粮食储藏器皿及农具的制作。关于以陶器储粮,应主要表现为以陶罐、陶瓮等器皿,“当原始农业获得一定的发展,谷物性食物大量增加时,人类迫切需要一种便于炊煮谷物类食物的器物,而陶器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一种最理想的器物,陶器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气需要注意的是,与神农耕而作陶、神农作瓦器的说法不同,先秦两汉典籍中也载有舜耕历山、陶河滨的说法耕于历山、陶洞槟的说法也反映出先秦两汉时期对上古帝王功绩的追忆,但不同典籍的记载却不止于单纯追记功业,还有着各自陈说的指向,《世本·作篇》通篇阐释事物的起源,此条则强调舜是陶器的发明者:《管子·版法解》则是强调舜的克己利人,即在耕种与制陶之时不取其利而教授百姓:《吕氏春秋·慎人》与《新序·杂事》则强调舜深得民心而万民归附:《墨子·尚贤》与《史记·五帝本纪》则是强调舜出身卑贱,多从鄙事。从舜耕历山、陶坷滨等事迹中“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是古人对于以德治天下第一种惯常憧憬”,而这种惯常的追记或憧憬,也体现在神农制作陶、瓦的说法之中.但无论是神农与陶,还是舜与陶,都应理解为农耕与制陶的系联,带修龄先生主编的《中国农业通史》中对这一系联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农业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两项相互联系的革命性创造,一般而论,有陶则有农,反之亦然。陶器供贮存饮料(水和酒)、种子、熟调食物等,是日常生活须夫不可少的器具。当人们还处于游猎而居无定所的生活条件下,很难想象随身携带较重而又易破碎的陶器四处走动,同时,更不可能已有专门固定的烧陶窑址。定居的农业促成陶器的诞生,新石器时期各处文化遗址出土的不同陶器,正是不同地域的农业逐步走向兴旺的标志。而除了以陶器作为粮食储存的器皿外,陶器还用来作为农具的制作工具,“原始农业时代(新石器时代)工具的取材更为广泛,而且开始利用人造物一一陶来制作工具”,此处所说的“人造物一一陶”是与天然物一一石头、天然物一一树木、天然物一动物遗骸相对应的概念,“用陶作为原料制作工具,为旧石器时代所无,是一种进步,使工具材料突破现成天然物的范围:但由于陶的坚硬程度不高,尚不可能像后来人工冶炼的金属一铜、铁那样取代木材成为主要的工具材料”,虽然坚硬程度不高,但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工具确实存在,神农与陶制工具的系联也为后世所承认,如宋·罗泌《路史·后纪》曰:“(炎帝)大挺填以为器。”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诸多陶器,也为神农耕而作陶的说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三,斤斧为砍伐树木的工具。在农耕文明中,出于农业垦荒的需要,砍伐树木是较为常见的行为,“砍伐树木,清理场地,少不了它们(斤斧),这是刀耕火种的第一步”,而且因此斤斧等砍伐树木的工具,其发明权也归于农业大神神农。这里的斤斧不能等同于后世的铜斧,而应理解为石斧、石镑,“在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它(石斧)又称为砍伐林木、开辟和清理耕地的主要工具,是最有代表性、用途相当广泛的砍伐农具,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南到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畔,东达山东半岛,西及青藏高原,到处都有石斧出土也可以用来砍伐树木或砍研树根”飞虽然神农作斤斧一说,有依附于农业大神神农之嫌,但这种依附也并非毫无缘由,神农与斤斧的系联点正是农业耕作,找到了农业耕作这个系联点,才能认清神农作斤斧这种说法中反映出的真实的社会形态。最早对神农进行宣传的,应是战国时期的尸佼,《尸子》一书中言及渔、猎、农业的发展过程,有这样一段话:“键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辈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伏事是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谓之神。此段记载中的神农因能求雨利农而被尊为神。能行雨而利万物,这是神农的农业功绩之二。农业生产需要历法作指导,所以又有将历法的发明归于神农的,如晋·杨泉《物理论》:“神农始治农功,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创制农业相关历法,这是神农的农业功绩之三。第二种变化是神农的功绩越来越大,由单纯的农业创始人而扩充为众多事物和制度的发明创造者。例如神农发明来粗,上引《周易·系辞传》所载神农氏研木为粗,揉木为末,以教天下。未和均为原始农业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时所用最重要的术质农具,言来末日为神农发明,既显得历史久远,又符合先民头脑中神农对农业的绝对奠定之功。又如神农发明草药,神农教民制陶,这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发明也被归附于神农。这种因“依托”而将许多发明创造归于某个人或神的情况在战国秦汉其他典籍中也较为普遍,黄帝、后理等都是经常被“依托”的对象,落实在文献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世本·作篇》。对于“依托飞冯友兰先生有精辟的总结:“大人物到了最大的时候,一般人把许多与他本无直接关系的事,也归附于他。于是此大人物即成一个神秘,成为一串事物的象征。神农的功绩和故事越发完整化,其地位也越来越高,成为中国古代的农业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