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饥荒火车两边挂满了尸体,风
2024/8/10 来源:不详白癜风症狀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kz/index.html
在年的陇海铁路线上,有这样一列火车,为了避免日军的轰炸,它时而加速奔驰,时而在涵洞内一动不动,而在这列火车上,装满了无数河南灾民。
河南的灾难很严重,所以,很多人被迫向西逃亡,而火车是最便捷的逃荒方式,在车厢挤满人之后,车顶也被灾民占据。灾民们以为坐上火车,就有了生的希望,可是,这些火车并非驶向光明,它们更像是死亡列车。
大量的灾民被冻死在火车顶上,或是在经过涵洞时被撞死,与此同时,他们还会碰到日军的轰炸,一些灾民会被炸弹震死,于是,列车上尸体越来越多,慢慢挂在了火车左右两面。
在火车到达一座站台后,也没有人收敛车上的尸体,火车上的灾民下车后,会有新的一批灾民爬上车,或许他们早已见惯了死亡和尸体,没人会在意披满火车两侧的“人肉挂”。
俩馒头换个媳妇安土重迁的河南百姓,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但这里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人被逼得没有活路,便举家向西逃荒。
河南的部分地区已经被日军占领,只有西面相对安全,大多数灾民拖家带口向西逃亡。灾民们没有具体的目标,只要有饭吃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最好归宿。
洛阳是灾民的第一个落脚地,也是灾民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向西的火车。火车上下人山人海,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火车,而剩下的人只能继续徒步向西走。
独轮车是灾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最常见的,就是男人在后面推车,妻子在前面用绳子拉车,如果有生病的老人,会坐在车上,稍大的孩子在车边随行,而幼小的孩子则被父母弄个袋子,挂在车中间。
洛阳离着三门峡有公里,灾民最少要走一个星期,这条路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旅。路边随处可见哭啼的孩子,有的孩子伏在父母的身体上哭泣,诚然,这孩子的父母已经被饿死,或许灾民们已经见惯不怪,没有去管那些可怜的孩子。
三门峡的灾情不算太重,很多人就在此落脚,老人和孩子是不好找归宿的,因为他们的利用价值不高,而年轻的女子最好出手。
如今,要娶个媳妇,不仅要车要房,还要彩礼,彩礼少了可能都无法成婚,可在那个年月,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讨个媳妇。据幸存的灾民回忆,在当时的三门峡,只要给两个馒头,就能娶个灾民的女儿。
当地也有少量施粥的地方,但奈何“僧多粥少”,难以解决问题。无奈之下,灾民只能继续向西逃荒。
在年,有一个富户写了一幅春联:“家富常备千石谷,德高珍惜一粒粮。”在那个光景,有口饭吃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事。
石头面撑死很多人灾民们最常见的食物,包括榆树皮、草根、大雁粪,甚至是观音土、柴火,在年冬天,在洛阳万安山附近,灾民们发现了另一种“食物”,就是石头面。
这种石头很松软,只要轻轻一攥,就会成为粉状物,当地人称之为“石头面”。很明显,这东西是不能当做食物的,但饿极了的灾民却将其当做老天爷的恩赐。
灾民们纷纷走上山,用布袋子背回来一袋袋石头面,接着,用水和成饼,在鏊子上烧热吃掉。鏊子就是一种制作面食的工具,主要制作烙饼、煎饼之类。
这东西或许能填饱肚子,但吃下去却拉不出来,很多人被“石头面”活活撑死。
李凤英在年,逃到了陕县观音堂,没有地方住怎么办?她和丈夫在这车站附近挖了一个窑洞,便住下了。
据李凤英回忆,当时状况之悲惨,令人刻骨铭心。车站里挤满的逃难的人群,火车也根本挤不上去,一些灾民将孩子栓到旁边的树上,就这么狠心离开了。
虎毒尚且不食子,父母怎么能扔掉自己的孩子呢?这些孩子最为可怜,根本没有人去收留他们。人在饿到极点之后,理智和人性便也丧失殆尽,很多孩子,沦为灾民的腹中食物。
车站周围还有卖包子的,偶尔会有人吃到包子里的指甲,如此令人发指的事,却无人过问。
火车上的“人肉挂”火车上的情况比车下得好吗?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车厢内早就挤满人了,灾民们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老母亲,有的扛着被褥,都向火车涌去。
在洛阳东站门口,厕所是可用进入车站的,灾民们都是从这里进入车站,灾民一见到火车,就往上面爬,尽管有工作人员阻止,但毫无用处。
工作人员会一次次将灾民从车顶上轰下来,而更多的灾民会再爬上去,很快车顶就满了。为了能上车,有些人用被褥挂在两个车厢之间,其中坐上老人或者孩子,诚然,这种方式是极其不安全的,一旦被褥松动,人就会掉下去,火车在行驶中,掉下去也就意味着再也上不来了。
时过境迁,但潼关县的村民宋鹏飞,仍然记着当时火车上的最为可怕的一幕。
一路之上,火车顶上会有很多灾民被冻饿而死,除此之外,由于有些涵洞较为低矮,一些灾民会被涵洞挤下车,或被撞死,时间长了,火车两边,便挂满了尸体。
没有人回去收敛这些尸体,每停一站,就会有更多的灾民上车,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尸体被风干,如同腊肉一般。
灾民们是见惯了死亡,还是太过麻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只有在最恐怖的梦魇中,才会出现以上的场景!(文/九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