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酒的起源

2023/4/27 来源:不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物质尽管形态各异,品种繁多,但不外乎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而富含糖分的物质如谷物、水果、蜂蜜、奶乳等都是有机类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物质元素是碳(C)和氢(H)。这种富含糖分的碳水化合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一旦遇有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分及充足的阳光,便会发生生化反应(发酵),经过较长时期的生化反应,使原来的物质分解,发生变异,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乙醇(C2H,0H)。这是一种气味芳香、醇厚的气态物质,它溶解于水中,便成了人们喜欢畅饮的酒。

早在人类之前,地球上就有了动物,在有动物之前就有了植物,植物是最早的地球客人。在许多植物中有一部分是富含糖分的植物,它们开花结果,最后其籽粒成熟后,便洒落在草丛中、树林里,越堆越多,叠压在一起,形成厚厚的一层又一层,在适宜条件下,开始发酵变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酒”,这便是酒的源头。

从地下考古发掘成果来推算,中国先人发现酒、饮用酒的时间,大约距今有~年这样-个时期。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中,挖掘出土了盛酒的器这个文化遗址属仰韶文化的早期,假设这个时期的人们还不会酿酒,但酒具的出现便是人们“饮酒”的有力佐证。这就告诉我们,大约在年前,人们就发现了酒。年又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种形状各异的酒具,其中有尊斝(音甲)、备盉(音禾)等。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酒具已具有了表现色、香、味的功能,出现了艺术的萌芽,它属于龙山文化。按此推算,这时人们已可能开始酿酒,距今大约有多年的历史。

从古今文献资料的研究来推算中国先人大规模的酿酒应是兴起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大约在-年之间。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其次是西周时期的金文。现在发现在甲骨文中记载有关“酒”的一个字是“鬯”(音仓)。根据汉朝班固在《白虎通义》中的解释,“鬯者,以百花之香,全郁合酿而成”。按现在的话说,“鬯,便是采取百花的香气而酿造成的酒”。这是公元前16世纪的甲骨文,根据推算,其时间大约在年左右。后来,在西周的许多金文中也有了“酒”字。据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断定,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约公元前26世纪左右,我们的先人已开始了利用含糖谷物酿造酒的历史。

在黄帝时代,一个名叫杜康的宰人(专门为黄帝做饭的厨师),由于经常给黄帝做饭,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宰人。杜康又是一个有条理的人,啥事都做得有条不紊。例如,对于吃剩的饭菜,他不像别人那样随便一倒完事,而是每次倒入一个枯老的桑树洞里。天长日久,慢慢剩饭残羹在树洞内发酵,不久就溢出了芳香的气味。杜康被气味所吸引,到树洞里一伸头,惊奇地说道:“这是什么呀?真香!真醇!”同伙们被他招来,用手指一沾,放在舌头上-尝,大声叫喊起来:“甘露!甘露!”于是纷纷拿来杯碗,争着掏饮。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秽饭生酒”的事越传越远。就这样,一个偶然所得,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酿酒的事就这样形成了。据说,宋代人为追记杜康的酿酒功德,在杜康放置秽饭的枯老桑树旁,竖起一座纪念碑,详细记述了杜康“秽饭生酒”的故事。其碑文说:”天下之名,或借山水之声,或仰名人题咏,而闻名遐迩,唯此桑以昔社康委余饭于之而得酿,名盛于天下。杜康之名名矣,古桑功莫大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