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往事行侠仗义的三营标统丁同升

2023/4/6 来源:不详

丁同升字兴民,洛宁兴华人,生于清光绪12年(年)。幼家贫未读过书。清末民初,山区杌陧骚攘素乱,饥民揭竿而起成风,年轻强悍者皆与焉。丁亦拜把结义,自立山头。因排行第八,人以丁老八称之。

洛宁油菜花

丁常谓人曰:“既荡绿林,以林为家,当远出,勿使乡邻父老为害。”故常出没在崤山一带,以陕、灵边陲为数地。谚云:“盗者亦有道”。当时与同伙约法三章:一不不奸污妇女,二不虐待枪杀肉票,三不坑害穷人。常曰:“吾当靠山、吃山、养山。山区之内吾境也,山区之民养吾也,吾当保之,安之,以固吾地,庶无后患之忧。”当其初至,山民逃之,避之。既安居下,山民来之,归之。时有来事讼者,则欣然纳之,恒以贫者有理,富者罚款。歉收之年,均富济贫各得适所,故山区之民颂声载道。

每逢喜节均箪食壶浆,络绎不绝,以飨其伍。丁命搭台演戏,以资同乐,俨然山中王也。每山中巡,见贫者啼饥号寒,辄慷慨解囊相助。一日将暮,由陕县峡石归,途经小桥流水,茅屋数椽,偶闻屋内隐隐泣声。遂策马命探,俄而卒出曰:“无何”。“何为而泣?”曰:“此家人八口,饥寒交迫,难能过年,因而全家抱膝痛泣。”即入又ー庄,取富家元宝三枚给之,八口之家人皆跪道泣谢。

又一日将暮巡哨,见一壮年衣单负垂头啼泣。问日:“有欺汝者乎?”曰:“无。”“何泣也?”“贫无棉衣,难度岁寒,负薪一担,今日食米尚不足,又无衣御寒,因而泣也”。丁解囊付龙洋五元,曰:“可归而换季。”樵者泣受,感激涕零。

清末辫子军

久之,境内安谧,康民繁息。灵宝县长竟以团总委之。四隅有匪,命往剿焉。丁出入县府而酒迎筵送,俨然与公职同。民元改革率部攻潼关清总兵,四民乐从,声势大震。英勇善战,旗将被擒,破城而入,即编入张钫部为陕边游击,驻守潼关。当其引师之初,乡民官府夹道欢送,胜利之后箪食壶浆。收编后约部接受节制,勤苦操练,驻期屡立战功。翌年,命入四川攻万县。抵后,宰牛誓师曰:“愿我志士,为国栋梁,有死无生,效命疆场。”临阵肉袒赤臂身先土卒。我豫西健儿素称强悍,舍身捐躯前赴后继,士卒从命,四门总攻城坚难克。旋调盟友杜老六星夜驰援,两军日夜夹攻,悍勇无敌,敌死伤累累。旋挖地道架云梯,血战四昼夜城破。既入城,纪律森严,秋毫无犯。因当时丁部腰战英勇,声威大震。经此役晋升三营标统,局定后移师陕西,命戍西宁,励行整顿。

民国四年(年)袁氏称帝。丁自反正后极拥共和。目睹时局阴云,痛彻填膺,乃借丁母亡归里奔丧。只身赴沪观察形势。及云南护国军兴,各省响应,时机成熟,乃同井将军谋,分道入陕举义倒袁,及潼关为袁心腹走卒白绫子部所执,敕缴所部械,遭严词拒绝,继而软羁利诱不屈,复以恫吓迫胁不从。翌晨白竞下毒手,召集三军于东城门外欲杀之。丁顿足痛骂日:“汝为虎作伥行将受戳,狐尾马蹄之辱腥膻夷华之耻无艺恋乎?”曰:“今上,洪宪吾华裔也。”了曰:“吾志已决与专制不共戴天。”问:“不惜死乎”。了日:“大丈夫死有何惧,唯恨潼关吾取而不能守之,死当悬吾头于潼关城门上将亲睹青天白日旗飘潼关,二十年后又当金钢铁汉,汝小与我何哉。”言讫慷慨就义。

清末的大户人家

黄河涛涌青天霹雳,时年二十七岁,将土闻之挂孝率先起义,而今七十年矣,兴华有年近古稀者谈之尤历历在目也。民国时乡人编有《丁老八打潼关》一剧上演多年,又有《丁老八打四川》弹词流传民间。今己轶。

(以上材料由程岭年过八旬董老先生口述整理,具有真实性和史料价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