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文明真的存在吗
2023/2/20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9475587.html
当提及夏朝,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夏朝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是中国固有的一段历史、一个朝代。但实际上夏朝是否存在,如今却成为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继之在西风欧雨影响下,疑古思潮勃然兴起,从而导致夏朝信史地位的动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夏朝是否存在,下文将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
疆域图如何分辨一个文明是否存在?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发明了“二重证据法,大意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善用文献这些“纸上之材料,还要注意“地下之材料一所谓地下之材料,指的就是考古,用考古所得来印证文献,不管证实,还是证伪,都非常有意义。目前学术界比较推崇荷兰学者鲁克荷恩的判断方法,其标准是在三个基本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中两个,便可称之为“文明”。这三个条件是:(1)在一定区域的聚落中已经有好几个互相联系的、人口至少在以上的城镇、集镇或城市;(2)已有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或借用部分外族文字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字;(3)已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进行仪典活动的中心场所。下面我们将以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为指导方法,以学者鲁克荷恩的“三个基本条件”为判断依据,对文字、城市遗迹、史料文献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此判断夏朝是否存在。
1、是否有文字的形成
有国内学者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商代甲骨文的出现决不会是从天而降的,在它之前应有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先商时代,也应有文字的发明与使用,这才符合文字发生与演变的规律。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文辞的文字记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大约商朝晚期的甲骨文,所以上述学者的推论还有待证实。在夏代的考古中,如二里头遗址、龙山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但依旧无法解读。虽然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夏朝文字是应该存在的,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田野考古发现的一些简单的陶器符号并不能证明那就是夏朝文字。
甲骨文陶器刻画2、夏朝遗迹的发掘
研究夏朝的遗迹,一般指研究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境内,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之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尽管二里头文化与文献中的夏朝在时间、空间存在一定重合,但其实存在不小争议,自59年徐旭生发现二里头遗址后近20年被主流观点认为是商都,70年代后期邹衡提出夏都说才逐步取代商都说,但今天仍有不少考古学家提倡商都说,许宏先生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因为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城市主干道网、车辙、官营手工作坊区、青铜礼器群等等,但欠缺的仍然是“夏”这个族徽标记。所以二里头到底是不是夏墟,夏墟的位置到底在哪依旧值得商榷。
二里头遗址3、史料文献的记录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夏朝文字方面的文物。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来源于甲骨文和钟鼎文(金文),但这些考古文物是商朝的,不是夏朝的,目前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以及金文丝毫没有提及夏朝的存在。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 等不多的几件大事。夏朝的存在受到怀疑,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特别是系统记载夏史的《史记:夏本纪》更是晚出于夏朝之后一千四五百年。按照一般的治史法则,当时人叙当时事,这种 手资料史料价值 ,至于与历史事件发生相距太过久远的晚出资料,严谨的学者对其可信度大都是持保留态度的。
竹书纪年史记关于夏朝的猜想
1、夏朝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被提及,而在周朝开始有所记载并且将夏朝看作自己的祖先,有可能是为了推翻商朝实现统治上的合法性。
2、周人前期认为本身为“夏朝”,本身有“大”的意思(《尔雅》),所以周人在周初自称为“夏”,无非是夸耀自己强大,并据此构建出来一个“夏朝”。而又因为“夏”“下”通用(《天问》夏民即下民),故作为西周人心中最古的天神——“敷下土方”的社神大禹,便顺理成章和夏朝联系起来,成了夏朝的建立者。
3、网络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臆测,大禹来自古埃及,夏朝仅是埃及王国的分支。(下篇文章将对其臆测进行分析)
4、夏朝确实存在,而推翻夏朝的商朝没有提及可能是因为,夏在当时不能称之为“夏”,“夏”字的存在尚未得到共识。如我们熟知的“司(姒)母戊鼎”(或释为“后母戊鼎”),存在字体和读音上的认知差别。时至今日二里头文化依然在不断地发掘探索之中,今后可能会出现证明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辈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努力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