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瓷长颈瓶
2023/2/2 来源:不详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年河南陕县唐墓出土白釉长颈瓶
唐代白瓷在北方比较多,邢窑始烧于北朝,盛于唐代,衰于五代,终于元代,位于现在的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这件唐代白瓷长颈瓶于年在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它不白,是因为没有使用化妆土(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仅凭本色(釉里含有铁元素,想烧出白瓷需降低铁元素,在当时很难)烧制的。邢窑在唐代时生产量巨大,在各地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多有发现,以河北、河南等省出土最多。因此在今天,千年以前的唐白瓷并不算太稀罕之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长颈瓶(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长颈瓶为粗胎白釉(化妆土)釉不到地,有细小开片,器型周正,全品无磕碰,釉光好。个人认为此网络图片上的长颈瓶属于隋唐或唐早期,虽然不是翰林款的细白瓷长颈瓶,但是隋唐、早唐时期正是白瓷从“0”到“1”的重要时期,如果时间略早,则胎釉质量稍弱,白度达不到;而时间再晚些呢,造型与装饰风格就开始随着时代风貌而逐渐发生变化。唐中期所生产的白瓷长颈瓶,更接近“白天鹅”一般的气质(比如邢窑翰林款细白瓷长颈瓶),不仅白釉质量高,更重要的是胜在造型,这种极强的对于线条表达的能力后世很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