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一个诗才风流且满是争议的女人,
2022/11/25 来源:不详对于70、80后来说,当年红极一时的《大明宫词》除了让我们记住了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外,上官婉儿的艺术形象同样深入人心。这个一生传奇的武则天亲信,一个由宫女到女官,再到后妃的演变,不是宰相胜似宰相的女人,也是一位极具文采的女诗人,你知道吗?
影视剧中的上官婉儿《彩书怨》[唐]上官婉儿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是唐朝才女上官婉儿现存不多的且较为被称颂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她自身的一首抒怀诗。诗歌借景抒情,以清雅缠绵的情绪描绘出别样的宫廷体诗歌之风,透过诗歌可以感受到一个长于深宫、表面风光的才女在情感上的执着,其风韵引人回味,被后世人评价为唐代宫廷诗的自赎。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一生传奇,镌刻中唐风云
上官婉儿(年-公元年),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即:昭容)。其祖父上官仪因代书罢免武则天诏书而获罪被杀,其父也被诛杀。她随母亲郑氏贬为奴籍配入内庭为婢。但聪慧好学的上官婉儿从小就因善文多才而在宫中显露名声,后被武则天看重引为心腹,代为掌管宫中制诰,至此有了隐形宰相之名。
戏剧中的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唐中宗时,因为美貌被封为昭容收入后宫,权势日盛,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主持扩大了书馆,增设学士,品评天下诗文。公元年,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被杀。后唐玄宗时期念其才华,整理编制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但后世未能流传。现有遗诗三十二首守于《全唐诗》。
才名彰显,巾帼不让须眉
上官婉儿被不少诗评人列为唐朝十大女诗人之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等人齐名,堪称才气蓬勃的奇女子。爱其才的后世文人官员不乏对她的赞誉之词,其中以唐开元时期的名相张说未首,张说在《上官昭容文集》中作序称其“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晚唐诗人吕温写“工诗能赋千载同”、“不服丈夫胜妇人”的诗句赞叹她;宋人阮阅则有“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以及清代诗人袁枚的“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诗句。
追本溯源,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的天赋或多或少都要和她继承了上官家族的文风脱不开,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都善文能诗,其母郑氏也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上官婉儿的诗对韵律清雅、细腻精巧,加之其政治背景的影响,唐中宗时期,她的“上官体”成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争相模仿。设立修文馆后,上官婉儿主持其间,品评诗文,唱和不绝,可以说这时的上官婉儿更胜须眉几分。
是非功过,公道自在人心
上官婉儿除了文才之外,她还凭借自身极高的政治能力和八面玲珑的心思,在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影响着唐朝的政治发展。这一时期,她虽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还要把她立为女皇备选之列。可见,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这点我们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可以看到。张说在为她写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有云:“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景龙文馆记》中亦称赞她“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肯定了她在朝政上的积极作用。
但史书中也有许多关于她的负面评价,大体上认为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包括民间野史中也充斥着对于上官婉儿的诸多淫乱故事流传。纵观唐朝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从它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到语言文化、衣着风俗,当然也包括比别的朝代更为开放的性文化。由此可以想见,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那都是依仗帝王家得来的,一个无依靠的女人只有曲意逢迎,甚至放低姿态、放弃清高才能生存,这个苦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皇权争斗的残酷也在她最终被杀时充分得以体现。
上官婉儿墓志铭年9月,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他们在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处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较少,但其中出土的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以及近一千字的墓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其身份。年1月7日,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期刊全文刊登了上官婉儿墓志全文,有史学界专家表示,此次公布的墓志文既有助于对上官婉儿生平的研究,也更接近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一生荣辱皆帝王,才智绝佳在中唐。
怎生坎坷悲中去,是非功过是神伤。
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也随着墓志文的披露显现出更为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