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百战桃园春风峰

2022/11/23 来源:不详

白癜风怎么形成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50802/4668535.html

公元年8月,当汉献帝一行抵达新丰的时候,西北军阀之一的郭汜率先反悔了!

他打算背着另外四位,将汉献帝拐走。结果他的阴谋没多久就败露了,杨奉偷袭了郭汜的部队,郭汜最终率领残部逃到了终南山里。

汉献帝一行接着往东走,到了十月初一那一天,郭汜的部将夏育、高硕等人再度发难,打算劫持汉献帝返回长安。结果再次被杨奉、杨定挫败。

十月初五,汉献帝一行抵达了华阴地区。驻扎在这里的,是董卓的旧部--段煨。段煨在西北军阀之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当年董卓被吕布关爱的时候,他也没表态要报仇。后来王允完蛋,他也没跟着往长安凑合。他就一直驻扎在华阴地区,保境安民,甚至都不劫掠百姓,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军阀。

当段煨得知汉献帝一行即将抵达的时候,老老实实地准备了衣服车马以及酒食等物资准备欢迎汉献帝跟百官。不过,汉献帝一行之中,杨定跟段煨有旧仇,外加段煨治理地方得当,粮草物资充足,这无形之中让杨定红了眼睛。杨定派手下造谣,说段煨有谋反之心,导致汉献帝无奈,只得拒绝了段煨送来的物资,露宿街头。

段煨表示没啥,不来就不来呗,倒是省心了。

没过两天,杨定、杨奉以及董承的部队修整完毕,开始攻打段煨,打算抢劫华阴的物资。结果段煨早有准备,修筑好防御工事。杨定等人打了十多天,愣是没打下来。段煨一边抵抗着杨定等人的进攻,一边还要给汉献帝一行送吃的送喝的,物资充足的他,还算比较淡定。

而就在华阴开战的时候,驻扎在泾阳的李傕反悔了。他汇合郭汜的部队,开始追击汉献帝。

一听说李傕跟郭汜的追兵前来,护送汉献帝返乡的西北军阀们,不得不放弃段煨的华阴地区,加紧返回洛阳。而杨定决定不再继续趟这趟浑水,于是率军打算返回蓝田。但是在半路上,他被郭汜的部队打残,单骑逃亡荆州,从此不知所踪。

不久之后,张济与杨奉、董承之间也产生了不和。一怒之下,张济率军离开了还乡团。不仅如此,他还跟李傕、郭汜的部队联合起来。西凉三大佬开始共同追击汉献帝一行。

公元年11月,西北军三大佬与杨奉和董承这两位保皇党在弘农郡的东涧展开大战。结果董承和杨奉大败,汉献帝被死保逃了出来,但很多的朝廷重臣都成了李傕的阶下囚。汉献帝不得已,只得露宿在曹阳的田野之中。

保皇党仅剩的两支势力被打残,眼看着汉献帝又要被劫持回长安了。杨奉和董承一边假装派人跟李傕等人谈判,一边则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往河东地区,找老东家白波军救援。白波军的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的右贤王去卑接到求援信号之后,马上率领着数千骑兵前来帮忙。

依靠这股外援,保皇党偷袭了李傕的军营,斩首数千,汉献帝的车驾得以继续东进。

这一幕,实在是太讽刺了。

堂堂大汉天子,落魄到要依靠当初的黄巾反贼前来解围。

汉献帝一行人继续东进,董承和李乐负责保卫汉献帝车驾,杨奉、胡才、韩暹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则率领作为后卫,防止西北军进一步的追击。

公元年11月24日,汉献帝的队伍再一次被李傕等人追上。这一回,白波军没有了偷袭的优势,在强悍的西北军面前,丝毫没有反抗能力。保皇党又一次大败,死亡人数比上一次东涧大战时候还要多。

保皇党在三门峡艰难地建立起了防御工事。

而李傕等这些西北狼并没有给董卓丢脸,尽管在连番大战元气大伤的情况下,甚至就连少数民族外援也离开的情况下,李傕率领着西北军依然能够行军数百公里,保质保量地提供稳定追杀。

就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汉献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同志们,咱能不能坐船走黄河啊,整天这么被追杀,我这小心脏实在是受不了。

太尉杨彪说:陛下,我是弘农人,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从这里向东,就是三十六险滩,坐船要冒很大风险!不仅太尉杨彪,就连侍中刘艾也说:陛下,臣担任过陕县令,这段水路,就连熟练的水军都得翻船,就更别说咱现在啥都没有。

保皇党的部队被打残,后面还有李傕等西北狼的追兵。水路又走不通,汉献帝最终决定北渡黄河,投奔白波军。

大汉天子,要到黄巾军里逃难。呜呼哀哉!

白波军是黄巾起义中的一支队伍,这群由农民组成的义军,算是比较混蛋的。他们给汉献帝提供的船只非常的少,最终汉献帝只能携带几十人渡过黄河。在渡河的时候,很多护卫皇帝的御林军为了获得最后的生还机会,于是抓住渡船的边缘。而船上的护卫为了尽快渡过黄河,于是拔刀将他们的手指砍断。

最终,所有未能渡过黄河的侍卫,全部被李傕追兵杀死。

当杨奉等人带着汉献帝抵达安邑的时候,伴随在汉献帝身边的只剩下太尉杨彪、太仆韩融等近臣十余人而已。在成功脱离险境之后,汉献帝封白波军的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这三人与杨奉、董承等一同执政。

汉献帝在北渡黄河之后,派遣太仆韩融向李傕、郭汜等求和。李傕在看到汉献帝渡过黄河,知道西北军也已经到了极限,无法继续追杀,于是放回了在曹阳劫掠来的公卿百官,局势稍稍缓和。

此时的关中地区,蝗虫四起,大旱无收,全都吃不上饭。汉献帝一行基本上就跟叫花子没有什么区别,皇权的威严彻底扫地。根据史书记载: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汉献帝上朝的时候,白波军士卒们扶着篱笆,像看耍猴一样。甚至白波军的将领,一言不合就敢打死汉献帝的尚书。)

汉献帝抵达河东地区之后,驻扎在河东旁边的河内太守张杨带兵前来拜见。他向白波军提出建议,让汉献帝返回洛阳,而白波军诸将压根就不搭理他。直到公元年2月,河东区的粮食也没有了。杨奉、韩暹、董承这才再度启动汉献帝返回洛阳的计划。当然,豫西通道肯定是不敢走了,最终他们走的豫北通道,打算出箕关,下轵道。

还乡团走在半路上,不多久又产生了内讧。白波军的韩暹率军攻击了并非自己派系的董承。董承力战不支,逃到了河内太守张杨处。张杨安排他返回洛阳,主持汉献帝宫殿的修缮工作。

后来张杨向还乡团提供了粮草物资,汉献帝一行从河内郡的孟津渡过黄河。同年7月甲子,时隔六年之后,汉献帝终于返回了洛阳。

昔日的大汉首都,如今却成为一片废墟。杨奉率军驻扎粱县护卫洛阳,他的老冤家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城守卫皇宫。

从公元年7月甲子开拔、到公元年7月甲子到洛阳,汉献帝就跟地球一样,整整流浪了一年。东汉王朝末年的时候,汉献帝贵为天子,却风餐露宿被人像撵条狗一样追杀,不知道刘邦、刘彻和刘秀在地下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如丧家犬一般东归的汉献帝,将大汉天子最后残存的一点威仪和震慑力丧失殆尽。在“天命”思想深入人心的时候,所谓“天命更迭”的话题越来越多地被人讨论。甚至就连汉家九卿之一,负责皇族事务的宗正刘艾在北渡黄河逃难之时发出感慨: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

本来私底下讨论的东西,开始逐渐成为台面上大家的共识。

不过即便如此,汉献帝这位末代皇帝,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惦记。尽管权威扫地,但在汉献帝身上,还是有许多的剩余价值可供榨取。而汉献帝这这趟东归之旅之所以这么狼狈,主要原因还是西北军以及白波军的政治水平太低。

西北军没文化,白波军臭文盲,全都不知道汉献帝所蕴含的政治价值。

像一路追击的西北军头子李傕、郭汜等人,他们的官位已然是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了,但他们执政之后,不是从天下黎民百姓的福祉出发,而仅仅想着抢一把,所以政治智慧也就那样了。甚至当初贾诩向其提议,掌握了汉献帝就可以“奉国家以征天下”,结果这些人却变成了“挟天子以瞎胡闹”。

尽管山贼出身的杨奉等人也看重汉献帝,也一路死保他返回洛阳,但这群流民出身的人,也压根琢磨不透这份“皇帝使用说明书”。虽然他们帮着汉献帝返回洛阳,但最终所关心的,还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已。

而真正对汉献帝这个大汉末代天子有想法,并且知道怎么使用的,来自于两个顶级集团的高智商人士。在汉献帝的这趟东归旅程里,他们看到了抄底的机会!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两人在各自领导心底里的地位,最终决定了这两个集团最终的兴衰结局。

这两位人才,一个是袁绍的谋臣--沮授。沮授向袁绍建议:应该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

这正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句话的正版出处。早在四年之前,沮授就对袁绍说出了“迎大驾以令天下”的集团初级规划方案。一转眼四年过去了,随着袁绍在河北的大展拳脚,他身上刘秀的影子是越来越强烈。

沮授说的很清楚,主公应该赶紧把袁绍给弄过来,并且可以借着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

而另一位顶级人才,就是曹操的金牌合伙人--荀彧。荀彧在这个节骨眼上,也对曹操提出了“奉主上以从民望”的建议。

不过虽然两位都向主公建议迎接汉献帝,但这两个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沮授属于袁绍本位的,而荀彧则是大汉本位的。这两相一比较,就能知道汉献帝在谁那里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出身顶级士族的荀彧,更清楚汉献帝身上蕴藏的政治能量,这份能量就来自于大汉对天下四百余年的统治!

其实公元年的时候,曹操的谋士毛玠就曾提出一个类似于沮授的建议,叫做:奉天子以令不臣。

其实,不管是“诸侯”也好,“不臣”也罢,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出了己方之外的其他军阀。不过“令诸侯”跟“令不臣”一样,基本上属于屁话。因为不管是哪个诸侯,都不会因为是汉献帝的指示而改变自身的立场。

这好不容易到了乱世,大家都是凭实力说话。我胳膊粗拳头硬,终于在乱世里闯出一片天地,难道仅仅因为汉献帝的一个指令就沮授投降?投个屁!就你汉献帝还想指挥别人,把自己晚上在哪吃饭先安排明白吧!

而汉献帝的号令真正所能够起作用的群体,其实是那些非顶级的士族集团。因为真正对大汉还抱有希望的,恰恰就是这些人,或者说这些家族。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大汉统治的基础,也就是那些士族社会的根基被撬动了,再加上汉灵帝颁布的州牧改革政策,使得地方割据合法化。袁绍导演一夜之间,就轰塌了大汉王朝整个顶层权力结构,随后出现的大魔王董卓这一番折腾,使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自公元年黄巾起义开始,随着这十多年的发展,对于神州大地上的那些士族集团来说,落差是非常巨大的。大士族的地盘在不断的缩小,小士族们则因为战乱被地方割据军阀连根拔起,士族集团最赖以生存的人脉关系网络因此而支离破碎,分崩离析。

随着董卓在朝廷的胡作非为,大开杀戒。士族在中央的势力基本被扫除干净。中央是指望不上了,官官相护更是无从谈起。而地方上的旗帜在不断地变换着姓氏,一群军阀打来打去,而越打士族们的所面临的局面就越危险。

总之,汉末整个士族阶层,除了少数几个顶级以及牢牢抱紧各地军阀主公大腿的之外,基本上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不过,就在这一年不如一年的生死存亡之刻,时隔两百余年之后,这些士族们启动了自救的程序!

Kyle·Broflovski

年9月24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