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景区免费,一个人挖二三年,几代人住
2022/10/28 来源:不详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地坑院景区免费游览,一个人挖二三年,几代人住上百年。(王建安摄影)
地坑院民居,一个人挖它个二三年,能让几代人住上上百年。奇特的体验,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所以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的喜爱,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
地坑院这样一种简单的居住环境,一种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
曲村的李九法是一名在自卫还击中立过战功的退伍军人,年的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右臂。年,李九法通过对自己的老地坑院进行整修、美化,征集周边老剪纸艺人很多作品,把这里布置成了一个剪纸艺术展馆。
李九法的地坑院展出的剪纸艺术作品不仅有花鸟、虫草,还有“二十四孝图”,古今英雄人物。这些年,他在管理好自己的7亩果园同时,带头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义务在村里给游客当讲解员,几年来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次)。
曲村,位于张汴塬的中部。全村共有户,口人,耕地面积亩。全村共有地坑院座,其中年以上的就有36座。该村的地坑院不仅集中连片,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好。曲村的老百姓都是明朝时从山西搬迁过来的,村里的院子虽经过修缮,但都保留着最原始的样子,展现出原生态的美,很多家庭还居住在这样的院子里。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们对各自的地坑院进行了统一的修葺。主要是用青砖对拦马墙、窑脸、门洞进行了加固,有的还对窑洞从里面进行了箍圈。村内的道路和绿化以及地面建筑的整理正在进行之中。目前该村正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在保护地坑院这一文化遗产的同时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采摘、农家乐、剪纸等特色产业,以增加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