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怎么来的
2022/10/16 来源:不详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很多网友私信我,问我三国是怎么来的?我说不是有电视剧吗?他们说是,但是还是不太明白。好的,今天咱们就把它捋明白。
一、外戚宦官乱政
说到三国啊,就不能不提一下,他的前朝——东汉。东汉总共有14位皇帝(包括在位几个月的),但是从第四任汉和帝刘肇(zhào)开始,出现了外戚专权的局面。什么叫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来执掌朝政。为什么让他们掌权呢?很简单,皇帝继位时年龄太小,例如汉和帝,继位时才十岁,怎么批奏章?所以他的母亲临朝听政。你想想,一个女流之辈,一般的情况下懂什么政治,只有靠她的娘家人:哥哥、弟弟、叔叔、父亲。这就形成了外戚专政。
但是也有不服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第十一任汉桓帝刘志,打算做掉自己的二舅老爷——大将军梁翼。但是自己势单力薄,怎么办?有两种选择:①联合朝中的士大夫群体,但是这帮群体离自己太远,又深受儒家影响自视清高;那就只有选择第二项了②:联合宫中的宦官群体,这些人整天在自己身边,用着顺手,有手段(没手段在宫中活不下来),还对皇帝本人百依百顺(至少表面是这样)。
延熹二年(年),汉桓帝刘志和宫中的十三个宦官,咬臂出血,以此盟誓;结为了黑社会兄弟,在宫中杀死了梁翼,并将其族诛。汉桓帝刘志其中的五个宦官封为一等侯爵(县侯),另外的八人封为二等侯爵(乡侯)。从此宦官以正式的政府官员身份出现。仗着跟皇帝的咬臂之盟,这些宦官侯爵的家族和亲友,也开始担任地方长官。本来士大夫阶层是反感外戚集团的,一看宦官联盟出现了,内心不服啊,心想“你们算什么东西?”于是联合外戚集团,目标指向宦官。朝中三股势力的大内斗开始了。第十二认汉灵帝刘宏就曾经对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两位宦官说:“张让,跟我的父亲一样,赵忠比我的妈妈还亲。”
陈坤饰演的宦官士大夫联合外戚为一派,宦官集团为一派。双方最后一次战斗发生于第十三任汉少帝刘辩时期的公元年。士大夫领袖之一禁卫军官的袁绍,跟外戚集团领袖曾经是杀猪的现在是大将军的何进结合,密谋全部铲除宦官。何进的妹妹何太后非常犹豫。于是天底下最愚蠢的计谋诞生了,袁绍建议:密令驻屯在河东(山西夏县)的将军董卓,率军向洛阳进发,扬言要清君侧——讨伐宦官集团,进而胁迫何太后。另一位禁卫军头目曹操反对,他说:“对付宦官,一队士兵和一个法官就足够了,如此拐弯抹角,董卓人品不怎么样,如果诱发叛乱,恐怕我们不能收拾,从此天下大乱怎么办?”曹操的明智阻挡不住袁绍糨糊的脑袋,于是愚蠢的密谋开始执行。
宦官们得到消息,于是把何进诱进皇宫,杀害。接着,以皇帝的名义,把何进的党羽连根拔除,外戚集团就此覆灭。袁绍听说何进被杀的消息,怒火中烧,率领近卫军火烧宫门,冲进皇宫,对宦官进行无差别屠杀,不分老幼好坏。仅剩集团头目张让带着侥幸逃出来的一百余名宦官,挟持着刚即位不久的小皇帝刘辩向北突围逃窜,逃到黄河南岸的小平津渡口,这时袁绍的洛阳禁卫军追兵赶到,张让投黄河自尽,几十名宦官被杀。宦官集团就此覆灭,好像士大夫阶层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二、黄巾之乱
当朝中的各任皇帝、宦官、外戚、士大夫内斗之时,人们的压迫越来越重,不堪忍受,发生了农民的暴动——黄巾起义。黄巾的发展与当时鼎盛的两大宗教相结合,反抗汉政府的暴政。
这两大宗教,一个是佛教。一个是道教。
佛教诞生于印度后渐渐传入南中国和西中国,一直到西汉汉武帝张骞通西域后渐渐传入中国内地。到了东汉第二任汉明帝刘庄时期,有一天刘庄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浑身上下发光的金人,有学问的大臣就告诉他,那个发光的金人,是西域的一个叫“佛”的神祗,汉明帝随即派遣高官蔡愔(yīn)去西域求佛。蔡愔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出发,两年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返回东汉帝国。随同他归来的有两位外籍佛教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和用白马驮着的佛教经典。汉明帝龙颜大悦,命人在首都洛阳建立一座僧院,官方称为白马寺,世人称之为浮屠院。来安置两位高僧宣扬佛法。这是第一次官方引入佛教。
白马寺道教是中国宗教,跟道家学派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老庄哲学(老子和庄子)比较虚幻,容易把人引入飘渺的幻境。道家学派中有一部分转变为“阴阳家”介乎学派和宗教之间。剩下的一部分人开始炼丹、炼金、研究长生不死药,甚至发展到后来开始念咒画符,这些人被称作方士.到了1世纪30年代,出了一位集大成的人物——张道陵,在四川鹄鸣山修炼。用符咒帮人治病,被称为“太平道”,追随他的门徒都要奉献五斗米,所以也称“五斗米教”。张道陵死后,儿子张衡继承,张衡死后儿子张鲁继承。张鲁的时候已经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府因为他有广大的教徒群众,委任他当汉中太守。
一直到了南北朝北魏时期,名道士寇谦之,才把“太平道”或“五斗米教”确定名称为,并奉李耳为教主、《道德经》为经典、张道陵为先知,流传至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道教”跟“道家”不同,举个例子,就好像“狗”跟“热狗”不同一样。
那时候西北凉州羌族发生叛乱,政府派军队镇压,公元年被平定。而东汉政府胜利的代价是:没有被战争直接波及的中原地区,因为军需孔極,在苛捐杂税和官员贪污以及地主剥削的重重迫害下,引起农民大规模逃亡和民变。逃亡和民变又引起因劳动力缺乏而产生的水灾、旱灾、蝗灾。这些灾害又引起农民破产,到处发生人吃人的可怕景象。朝廷中外戚、宦官、士大夫正斗的如火如荼,没人关心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民。农民为了生存,逐渐集结在了一个标识“黄巾”之下,称为黄巾军。黄巾农民运动的领袖叫张角。在他的家乡巨鹿(河北宁晋)根据地,传教;一方面号称是太平道,一方面宣称是佛陀转世,成为佛、道二教的混血儿。用四局口号作为政治宣传“黄天已死,苍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那时候甲子年就是年,于是举行起义,东汉政府用平定羌族叛乱的凉州军团再次平定黄巾之乱,当年11月民乱就被镇压。凉州部队的首领董卓开始轻视中央政府返回驻地。谁知两个糨糊脑袋何进、袁绍,为了打击宦官竟然于年调凉州军团进京(洛阳)。当袁绍的禁卫军追兵在黄河南岸的小平津渡口救出第十三任汉少帝的时候,董卓率领大军适时的赶到。刘辩在凉州军团的护驾下返回首都洛阳。
黄巾张角董卓到了洛阳后,马上控制了首都,中央政府那些禁卫军在兵强马壮的凉州军面前噤若寒蝉,袁绍、曹操知道已经无能为力,先后逃走。董卓发现控制了首都就控制了皇帝,控制了皇帝就控制了全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把汉少帝刘辩废掉,让他的弟弟刘协继位,就是汉献帝。还于年杀掉了刘辩和他的母亲何太后。董卓的一系列做法引起各地的不满,而皇帝和太后的被杀给了他们借口。他们推举袁绍当盟主,讨伐董卓。董卓的势力范围在凉州关中(陕西),于是胁迫汉献帝下令迁都长安。为了彻底执行,董卓纵火焚烧洛阳城。自从公元前十二世纪西周在洛阳筑城以来,经营了年的当时世界最伟大最繁华的超级大都市,化成一片焦土,一百公里内不见炊烟。居民仓促中向西迁移,既没有计划又没有准备,像押送囚犯一样,凉州军团夹驰道胖,奔腾鞭策,马蹄的践踏、饥饿、疾病使人们死亡相继,洛阳到长安航空距离五百公里,沿途堆满尸体。
西迁长安三、军阀割据
到达长安后,东方各地的军阀还在胶着战争,年,高官王允,挑唆董卓最得力的大将吕布叛变,杀死董卓,诛灭三族。董卓被做掉的经过,民间流传着一个爱情故事,故事说王允有一位美貌绝伦的养女貂蝉,先让吕布跟她恋爱,等吕布入迷之后,王允却把貂蝉偷偷送给董卓,然后向吕布宣称她是被董卓夺取的,激起吕布的杀机。
那时候皇帝的威信仍在,董卓死后,东汉政府宣布大赦;但是董卓手下的大将牛辅,在陕县(河南三门峡)拒不执行命令,击败前来接收他军权的政府部队。牛辅有三个属下,李傕(què)、郭汜(sì)、樊稠。这哥仨想投降,于是做掉了牛辅,然后去找王允商量:“我们在大赦之后跟着牛辅做了不对的事情,现在我们哥仨知道错了能不能再大赦一次?”王允坚决拒绝。说:”刚刚大赦过,这才几天?怎么可以再次大赦?你让人们怎么看我?文武百官怎么看我?这一大片山林怎么看我?”但是没有免死金牌这哥仨得掉脑袋,只有再次反叛,他们率军向首都进军,攻陷长安。,挟持了皇帝,于是王允成了罪人,在长安城下,被执行死刑,而三个叛徒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员。
这三个不成材的瘪三,分别担任宰相元帅,共同执政。合作了三年到年,李傕、郭汜把樊稠做掉,紧接着李傕、郭汜也反目成仇。李傕劫持皇帝,郭汜劫持百官,两人的军队在长安城中大战,死伤数万人,长安城也毁于一旦。后来由一位将军张济从中调解,两个白痴终于答应释放献帝刘协和群臣,让他们东返洛阳。刘协和群臣刚逃出长安,两个人同时发现自己愚不可及的放掉了护身符,二人马上化敌为友,联合率军追赶。刘协和士大夫们拼命逃跑,于年才算安全到达洛阳,但旧的不幸的结束,意味着新的不幸的到来,洛阳六年前已经被董卓烧掉,早成了一堆瓦砾,汉献帝和大臣们没有房屋住,也没有粮食吃,这些曾经锦衣玉食士大夫们亲自到野外捡柴、挖野菜,有的在断瓦残垣间饿死,有些被散兵游勇杀掉,抢去华丽的衣服。御前会议也在废墟上举行,散兵游勇们围着观看,发出震天的嘲笑。中央政府的权威荡然无存。
战乱当时全国都在内战,被大小军阀割据以下是主要的军阀:
①公孙瓒,幽州奋武将军,割据易县(河北雄安)
②吕布,凉州将军,割据徐州
③孙策,殄寇将军,势力扩及江东
④刘备,徐州牧,辗转大部分地区,投靠刘表
⑤袁绍,冀州牧,,割据邺城(河北临漳),势力冀州
⑥刘表,荆州牧,割据荆州
⑦曹操,兖州将军,占据襄阳(湖北)
⑧张鲁(张道陵的孙子),汉中太守,割据陕西
⑨刘璋,益州牧,割据成都,势力四川
⑩袁术,东汉左将军,割据鲁阳(河南鲁山)、寿春(安徽寿县)
公孙度,辽东太守,割据辽东
马腾,安狄将军,割据甘肃
这些军阀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是民众领袖,全部是政府官员,他们表面和形式对皇帝尊敬,例如任用小官吏,也上奏请求批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献帝和士大夫们逃回洛阳时,没有一个军阀奉献过一粒粮食一文铜钱。唯一称得上英雄的就是曹操,献帝刘协逃回洛阳的次月,曹操率兖州军团护驾。洛阳说实话太过残破于是迁都到他的根据地许县(河南许昌)。等曹操开始用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号施令,包括谴责袁绍拥兵自重时,袁绍的糨糊脑袋才恍然觉悟到皇帝的妙用。袁绍用对付董卓的办法对付曹操,发动全国军阀进行勤王(打击曹操)军事行动。于献帝迁都许县后的第四年,公元年,他在糨糊脑袋的指挥下,在官渡,以绝对兵力大败于曹操。
剧中曹操四、赤壁之战
以曹操为宰相的东汉政府开始统一全国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后灭掉黄河以北的全部分裂政权,使东汉政府重新控制。年,曹操攻击刘表的襄阳(湖北襄樊),恰巧刘表去世,他的儿子刘琮投降。投靠刘表的流亡军队首领刘备,当时正驻扎在樊城(与襄阳隔汉江相望的城市),仓促南撤,到夏口(武汉),跟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会和。曹操的政府军部队尾追南下,打算一句荡平刘备和盘踞江东(鄱阳湖以东)多年的孙权(哥哥孙策已死)。
这时候双方兵力比较悬殊,政府军20万,号称80万;孙权4万,刘备、刘琦的联军人少点,1万;于是孙权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的政府军。刘备坐镇樊口;孙权坐镇柴桑(江西九江),派周瑜率领全部江东3万水军逆流而上迎击。政府军从江陵顺流而下攻击,双方在赤壁会战,政府军大败。这一战,确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东汉政府再无能力集结这么大的兵力。他为什么失败呢?原因有三:
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将士大多得病,战力大打折扣;2、曹操自以北方平定而产生的自负情绪,所以轻敌;3、运气太坏。年的严冬,一直在刮西风,偏偏会战时忽然刮起了东风,使周瑜军团得以顺风火攻,曹操的战舰悉数焚毁,(民间传说是刘备的智囊诸葛孔明先生向天“借”的东风)
刘备的蜀汉军队(源自影片)五、三分天下
远在成都的刘璋,因为受到“五斗米教”教主兼汉中太守张鲁的威胁,所以邀请在赤壁战役中获胜的主角之一刘备(一笔写不出俩刘),为他抵挡张鲁。刘备大喜过望,因为此前刘备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现在占据的荆州土地,还是一半是从孙权那借来的。年刘备迅速率军进入益州,迅速击败张鲁,又于明年(年)迅速跟刘璋决裂。年,攻陷成都,刘璋投降。
曹丕(李晨饰)年,一代枭雄曹操逝世。他的儿子曹丕夺取政权。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多年汉王朝彻底灭亡。因为曹操被封魏国公,所以曹丕把他的帝国称为大魏,史称曹魏。年消息传到成都,刘备痛哭台上,他要延续汉朝国祚,宣称继承汉献帝刘协的皇位,登基称帝,国号依然是汉,(但是洛阳、长安和刘协都在曹魏那里),所以史称蜀汉;年,孙权看他俩都称帝了,自己再不有所行动,实在面儿上过不去,所以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今天的南京),国号吴,史称东吴。三国时代到来。
孙权(源自影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很好看,他以刘备的眼光看三国;最近的《军事联盟》也很好看他以曹魏的眼光看三国,那么咱们没有那么伟大(本来就很渺小),试着以吃土豆粉的态度看看三国,也许会吃出来三鲜味的呢?谁知道呢
参考资料
百度图片
百度地图
《二十五史-汉书》
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姜越《汉末三国大变局》
陈寿《三国志》
纪连海《纪连海点评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