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二里头最早的中国
2022/9/20 来源:不详二里头,一个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族先民所创造。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
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都邑中心区主干道网以及官营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文物数万件。这处距今年至年的遗址不断带给考古人惊喜。
有学者认为,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论,二里头文化就是重瓣花朵的花心。
在二里头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多项“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以及一件长70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被视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曾长期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底蕴通过商周时代王朝间的传承扬弃,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据考古研究,早在夏代,二里头文化已影响长江以南乃至长三角地区。二里头文化以偃师为大致中心,北至山西省临汾—晋城一线,向西延伸至陕西西安、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河南与湖北交界地带,往东至少到达开封、兰考一带地区。
从考古学层面上说,二里头文化南传,终结了南方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本地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模式,开启了宏观上伴随中原地区文化变迁节奏而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二里头文化南传给业已衰落的南方地区文化强烈的外部刺激,促使南方各地域文化以新的面貌复兴。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