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坑院遭遇3天大雨安然无恙,72岁老
2022/9/17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54587.html
近日,河南三门峡陕县持续的干旱天气终于迎来降雨,断断续续的降雨持续了3天,这里还有不少人家居住在上百年的地坑院里,地坑院也叫地下四合院是一种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民居,它下雨天是怎么收集和排放雨水的,一直都是网友关心的话题。在陕县窑地村村口看到一座特别大的院子,从上往下看,院子里有个大嫂在忙着啥。
几个人冒着大雨拿着相机为你解惑地坑院是如何排水的,连续的3天降雨有对生活在地坑院的人们造成了什么影响,在和大嫂沟通后,我们顺着下院子的台阶,进到院子里,从下往上看,石台阶已被雨水打湿,下院子的时候,大嫂还专门叮咛要注意脚下打滑。
进到院子里,眼前一下豁然开朗,和在上面往下看完全不同,这个院子明显要比别的地坑院看着阔气,排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雨天里住地坑院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这位大嫂就是院子的主人,今年66岁,她说她刚下地回来,在地里冒雨将路边排水渠里的雨水往地里引,这段时间天实在是太旱了。大嫂说这个院子一共有12孔窑洞,住了有亲弟兄3家。我们说想了解一下,下雨天地坑院是怎么收集雨水的,大嫂说她方才在院子里就是查看院子里的收集雨水的旱井是否畅通。
在和大嫂的聊天中,她的老伴给孩子们送菜回来了,大嫂说,院子是老伴弟兄几个挖的,让他给你们讲讲是咋回事。
大嫂的老伴姓牛,今年72岁,他给我们带到了一个盖着石磨盘的地方,牛大叔说这个就是旱井,他家这个院子大,有近2亩,共有12孔窑洞,是村子里数得上大院子。院子大所以旱井就挖的深,旱井有好几丈深,当时设计的这个旱井,下面还有斜洞,就是下上十天大雨院子也可以说是完好无损,不会遭水灾。这个旱井的位置是院子里最低的地方,从天上落下来的雨水,顺着坡度就会自动流进旱井里。
牛大叔手指的另一个方向,他说这是备用的旱井,这是一个红薯窖,冬天用来存储红薯,下雨天只要保持这两处通畅,再大雨,院子里都不会有积水,这不大雨都断断续续持续三天了,看看我的院子是不是好好的,没有一点积水和泥泞。
这就是通往红薯窖收集院子里雨水的管子,牛大叔说,这个相对要高一些,平时还是主要靠院子中央的那个旱井,老以前,收集好的雨水会用来喂牲口和洗衣服,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雨水基本上就渗入地下了,不过今年天旱,他会把雨水抽上来给地里的菜苗浇水的。
这是院子里摆放的一些盛雨水的盆,大嫂说今年的雨水太少了,这些收集起的雨水她会用个大桶装起来,以备不时之用。
牛大叔说要防止大雨倒灌地坑院,还有个最重要的方法,在院子上面,带你们上去看看,跟着牛大爷上到了院子顶,牛大爷说你们看着进院的砖头砌好的矮墙了吗,这东西不光是为了好看,他有大作用。
牛大爷说还有这地坑院的四周,都有砖头砌好的矮墙,这样做一是为了好看和安全,二就是最重要的防止雨水倒灌,在他们村子中央有个大坑是全村最低的地方,流不进院子里的雨水都会流到大坑里,就是专门用来收集全村的雨水,整个村子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
我们在窑洞顶上还发现一个四方形的小洞,牛大叔用脚踢开盖在小洞上的砖头,他说这个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服,可就是有一个缺点,由于前后不通风透气,就是有点潮湿,所以就在住人的窑洞后面开了一个小洞,平时不下雨的时候就打开用来通风透气,这样就能保证窑洞里干燥不湿,人住着就舒服了。
牛大叔说他讲的地坑院怎么样收集雨水,怎么样防止雨水倒灌的矮墙和着通风透气口都是老先人使用过的,他们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又进了一小步,听完大叔详细的介绍后,各位亲这下您就清楚了这种神秘古老建筑的排水系统了吧,你有没有被先人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图片故事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