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安双城记对手还是cp
2022/8/24 来源:不详在狄更斯的《双城记》里,主人公在巴黎和伦敦之间穿梭,或直奔天堂或直奔相反的方向。伦敦到巴黎的距离是公里,乘坐欧洲之星列车,2小时15分钟便可到达。
巧合的是,郑州到西安差不多也是这个距离,沿郑西高铁西行,路程用时也是两个小时左右。
而两地又同为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增速方面,也位于北方城市的前列。作为隔壁的近邻,网络舆论上关于两地谁的实力更强,谁更有发展潜力的争论,一直在继续。
郑州西安谁更强?
比较城市综合实力,一般会找些指标数据做对比,如果仅从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统计数据上看,郑州更胜一筹。
不管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值,还是在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郑州都超出西安不少。
年郑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西安,近年来其经济平均增长快于西安,逐渐拉大了与西安的距离。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主要来源于工业。郑州工业支柱行业规模较大,且相对集中,而西安则规模小,分布相对分散,支柱行业规模化、集约度不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业的带动力,这也是西安工业不强的原因之一。
而西安作为网红旅游城市,在旅游收入和到访游客上,几乎都是郑州的两倍。
西安的网红是不倒翁小姐姐,而郑州的网红,要么是尬舞天团,要么是胡灵胡灵大婶婶……
不得不说,在城市品牌打造与文化传播上,西安把郑州远远地甩在身后。
商业方面也是西安的强项,各项指标屡次挤入中国前十。大量排名和统计显示,无论是奢侈品牌数量、快销品牌数量、国际连锁品牌数量、高星级酒店数量、连锁大卖场数量、全年电影票房、团购指数、电商指数等等,西安的商业指数甩开郑州几条街。
交通区位优势上,两地可谓平分秋色,都是规划中的高铁大枢纽,各自在航空客运与货运上居于领先。
西安轨道交通领先于郑州,当郑州人还在期待今年年底前开通地铁3、4号线时,西安已于近日完成了5号线、6号线、9号线的三线竣工验收。
尽管郑州有号称亚洲第一的郑大一附院,但西安的医疗卫生整体实力更强,进入全国TOP医院、西安医院、医院、医院(84)、西安医院,都不是吃素的。
说到教育,作为郑州人,我们先去哭一会儿……只能眼馋西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毕竟西安是西北大区的中心和副省级城市,这样的城市地位也是郑州比不了的。
比归比,这样对比也不是为了引发一场新的骂战,而是让两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协同发展,一起进步。
郑州西安的渊源
其实,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平原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两地自古就是cp。
据史籍《左传·隐公五年》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陕,就是今三门峡陕县地区,陕西因此得名,而陕东就是河南。
到了近现代,自年4月,陇海铁路潼关至西安段竣工通车以来,郑西两地的关系就因铁路的连接,变得更为紧密。
抗战爆发后的中原动荡,年爆发的河南大饥荒,乱世之下,许多河南老乡都是扒上火车,沿着这条铁路迁徙到西安去避难、定居。
如今在西安,仍可以看到河南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在西安街头听见几句河南话,也不会显得很意外。
而在足球场上,关于“豫陕球迷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谊,也成为球场之外的一段佳话。
两地在文化上,多有融合之处。比如在戏曲艺术上,有学者就指出,豫剧中就有秦腔的唱法。
在餐饮文化上的表现就更多了。被誉为“郑州老三记”之一的合记烩面,最初的店名,就是年公私合营后,郑州市饮食公司成立的“陕西合记羊肉烩面馆”。
胡辣汤,是深受两地居民喜爱的特色早餐,虽然做法和口味上会有些差别。
郑州人也非常爱吃具有陕西风味的泡馍、凉皮、米皮、白吉馍,油泼面、臊子面的店面分布于郑州的大街小巷。
所以,郑州与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地分属不同大区,只有找好各自定位,加强分工协作,才能戮力共赢,助力沿黄经济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