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奇才张仪
2025/3/30 来源:不详在秦惠文王利用连横之术对抗六国合纵的策略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张仪。张仪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之一,他与后来力主各国合纵抗秦的苏秦同属鬼谷子门下。张仪学成后下山,最初只想在乱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来到楚国投奔楚相昭阳,成为其门客。战国纵横家张仪一次,昭阳举行宴饮,将楚威王赏赐的和氏璧拿出来给众宾客欣赏。和氏璧乃当世奇宝,大家争相传赏,皆爱不释手。哪知传看之间,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见张仪贫穷,都怀疑是他拿走宝贝。昭阳大怒,命人鞭挞张仪,逼他交出和氏璧。张仪根本没有拿,当然不服气,于是被打的遍体鳞伤。昭阳没有确实的证据,又不想弄出人命,只能将张仪放还。张仪回家后,妻子痛心地说:“如果当初你不去读书,不一心想着为官,又怎么会遭这份罪呢?”张仪没有回答,只是问妻子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当然还在啊。”张仪道:“没关系,只要我的舌头还在,我就会有成功地一天。”这件事激起了张仪要出人头地的决心,至于令他蒙受羞辱的和氏璧,从此以后就在楚国消失,后来辗转被赵惠文王得到,又成就了另外一位千古名相蔺相如。惠文君九年(前年),张仪入秦,因才华横溢而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客卿。次年,张仪与公子华率军攻打魏国,一举攻占了蒲阳(今山西隰县)。当时,魏国的惠施等人正在积极联合齐、楚合纵抗秦,张仪研究天下局势,推出了自己的连横政策。他建议秦惠文王把蒲阳归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以拉拢魏国。秦惠文王表示赞同,让张仪亲自护送公子繇入魏。张仪见到魏惠王后,对他说:“秦国是真心想与魏国结盟,不仅归还了之前占领的城池,还送来了人质以表诚意。所谓礼尚往来,魏国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呢?”魏惠王于是问道:“那么,先生觉得我该如何表示呢?”张仪回答道:“秦王喜欢土地,如果您能送一些土地给秦国,秦王一定会视您为兄弟,以后秦魏结成联盟,共同出兵讨伐其他诸侯,大王您得到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多很多。”魏惠王被张仪说动,将上郡十五县及河西重镇少梁皆献给秦国,至此,黄河以西地区已全归秦所有。此后两年,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策略初见成效。张仪回到秦国后,立即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秦国第一任相国,原来的大良造公孙衍受到冷落,于是公孙衍离秦入魏。惠文君十二年(前年),秦惠文王不顾与魏国的盟约,任命张仪为将,率兵攻取魏国的陕县,占领黄河天险,又在上郡修筑关塞。这件事情让魏惠王很恐慌,他连续两年与齐威王会盟,企图拉拢齐国共同抗秦。张仪再次从中挑拨,使得齐国不仅不帮助魏国,反而与楚国共同攻打魏国。秦惠文王嬴驷为了扭转魏国的不利局面,公孙衍于惠文王两年(前年)发动了“五国相王”,使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结为同盟,相互尊重,相互称王,以增强魏国的防御力量。但是,五国相王遭到齐国和楚国的敌视:齐国曾以中山国是小国为借口,想迫使中山王废除王号;楚国更是直接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八个城邑。就这样,由于齐、楚的破坏,“五国相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魏惠王更加痛恨齐、楚两国。张仪趁此机会游说魏惠王放弃公孙衍的合纵政策,联合秦、韩两国对付齐国和楚国,魏惠王果然又被张仪说动。次年,魏太子与韩太子入秦朝见,连横同盟就此形成。同时,张仪为了更好地推行连横政策,辞去秦相职位,至魏担任相国。魏惠王任命张仪为相国,是想利用张仪在秦国的影响力对抗齐、楚两国,张仪却希望“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惠王当然不愿意卑躬事秦。于是,秦惠文王出兵攻打魏国的曲沃、平周等地,张仪的连横政策受到挫折。惠文王六年(前年),张仪被魏惠王驱逐,重归秦国,秦惠文王重新任命张仪为相;同年,公孙衍接替张仪出任魏相,继续推行合纵政策。惠文王七年(前年),公孙衍联合韩、楚、齐、赵、燕、义渠六国共同出兵攻打秦国函谷关,结果六国联军皆受阻于函谷关下,最终无奈退兵。次年,秦国派樗里疾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韩、魏被迫向秦国求和,此次合纵活动也以失败而告终。修鱼之战后,尽管六国合纵联盟瓦解,但是齐国与楚国仍然互为同盟,战国七雄中以秦、齐、楚三国最强,一旦齐、楚结盟,将对秦国东进形成很大阻力。惠文王十二年(前年),张仪为破坏齐、楚联盟,至南方拜见楚怀王,想离间齐楚关系。到楚国后,张仪首先买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利用他取得楚怀王的信任,进而游说楚国与齐国断交。张仪对楚怀王说:“如今诸侯纷争,强国林立,但是我们秦王最敬重的人却是大王您,我也举得您是一名英明之主。秦国与齐国虽曾互为婚姻,但是齐国有太多地方对不起秦国,因此秦王十分憎恨齐王,想讨伐齐国。然而,大王您与齐国结盟,让秦王十分为难,以后他就不能与你结交了。如果大王愿意与齐国断绝关系,秦王愿意将商於六百里献给楚国。这样,楚国的势力大大增强,而齐国的实力被削弱,大王以后就可以凌驾于齐王之上。这个办法向北能削弱齐国,向西又能施恩于秦国,而自己白白获得六百里土地,可谓一计三利啊。”楚怀王听了张仪的话,觉得自己捡了很大便宜,于是想都没想就十分高兴地应允了。楚国大臣也以为这是秦国送给楚国的礼物,纷纷向楚王道贺,楚宫上下皆大欢喜,只有一个叫陈轸的大臣还保持着冷静。陈轸原是秦惠文王臣下,曾与张仪同朝为官,因被张仪排挤而去秦入楚,因此他对张仪的诡计十分了解。陈轸力劝楚怀王秦国不可能真心与楚国结盟,楚国应该保持与齐国的盟约共同抗秦。可惜楚怀王被利益所蒙蔽,不听陈轸劝告,立即与齐国断绝关系,并派出大将逢侯丑随张仪去秦国接受献地。张仪一回到秦国就立刻称病在家,三个月都不露面,更不用说割地的事情了。楚怀王知道后,以为自己与齐国断交不够,秦国才迟迟不将土地送给自己,于是派人去齐国大骂齐王。齐王大为恼怒,立即与楚国断交,转而与秦国结盟。张仪见破坏齐楚联盟的目的已经达到,才指着地图对逢侯丑说:“从这里到这里的六里地都是送给楚王的。”逢侯丑没有办法,只得回去禀告楚怀王。楚怀王听后暴跳如雷,大骂张仪是出尔反尔的小人,怒气冲冲地要出兵伐秦。陈轸向楚怀王分析局势,认为以楚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击败秦国,不如将计就计先连秦抗齐。可是,楚怀王正值盛怒,一心想报复张仪,有一次做出错误的决定。惠文王三十三年(前年),楚国派大将军屈丐与稗将军逢侯丑率军进攻秦国,与秦军大战于丹阳,结果楚军大败,屈丐、逢侯丑等人被俘,八万楚军被消灭。秦国趁机攻占了楚国的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这样一来,秦国的巴蜀地区与本土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丹阳之战让楚怀王气昏了头,他不顾大臣反对,竟调集全国军队去攻打秦国。由于孤军深入,楚军再次大败于蓝田。此时,韩、魏两国也趁此向南进攻楚国,一直攻到邓邑(今湖北襄樊)。楚国腹背受敌,只好从秦国撤军,并割让两座城邑向秦国求和。次年,秦惠文王想扩大巴蜀地区的面积,于是派使者对楚怀王说秦国欲用武关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楚怀王深恨张仪的诓骗,就对秦国使者说不要秦国土地,只要张仪。秦惠文王听了使者的话,直到张仪此去凶多吉少,不忍心将张仪送到楚国,张仪却自信满满,请求出使。果然,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楚怀王关起来准备处死。此时,靳尚找到楚怀王宠姬郑袖,对她说:“张仪是秦王的宠臣,秦国准备用六个县的土地和美女来赎他,一旦秦国美女来到楚怀王身边,那么夫人的恩宠可就不再了。”于是郑袖答应为张仪求情。当天夜里,郑袖对楚怀王说:“张仪现在可是秦王的宠臣,秦王还没有收到我们的土地就将张仪送到楚国,足见秦王对我们的诚意。要是我们现在杀了张仪,难免会惹怒秦王,如果秦王出兵讨伐我们,以楚国现在的兵力如何是他的对手啊!”楚怀王听了此话,立刻感到后悔,急忙让人将张仪放了出来,还对他像以前一样礼遇有加。屈原几天后,楚怀王接见张仪,张仪有开始游说楚怀王将黔中之地献出来与秦国结盟,以换取两国的和平共处。楚怀王没有什么主见,正准备答应他,这是三闾大夫屈原劝说楚怀王道:“之前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原以为他已经被大王杀了。如今,纵然大王不忍心杀他,又怎么能够再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呢?”楚怀王却说:“我现在讲黔中郡献给秦国,以后就会得到更多地好处,这是一件好事啊。”于是不顾屈原反对,将黔中郡割让给秦国。秦惠文王后期的版图张仪离开楚国后,并没有直接返回秦国,他又先后游历韩、齐、赵、燕诸国,游说各国国君连横事秦,皆颇有成效,秦惠文王因功封他为武信君。就在张仪准备回秦国时,秦惠文王突然病逝,其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他即位后群臣纷纷对他说张仪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如今尽欺六国之君,说不定有一天也会这样对待秦国。张仪回国后,知道了自己的处境,于是主动离开秦国,至魏国为相。一年后,即秦武王二年(前)年,张仪病逝于魏国。纵观张仪的一生,虽游走于各国国君之间,但内心始终如一,只忠于秦国。他依仗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连横而斗诸侯”,凭借其高超的外交手段,“纵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可以说,正是张仪的连横之术,改变了战国后期的战略形式,为秦国的一统天下的不朽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