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即兴写的一首诗,悠然自得,不假雕饰
2024/9/1 来源:不详今天我们来分享唐朝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有的朋友可能没有听过上官仪,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了下这首诗及其作者吧!
上官仪(约—),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这位老爷子他做了什么事情呢?
初唐的时候有几个皇帝都喜欢一种诗体,叫“宫体诗”,诗中所写大多是宫廷里的故事,而且写的都很精巧华美,辞藻华丽,绮错婉媚。简单的说就是皇帝叫我写啥我就写啥,而上官仪就是写宫体诗的高手中的高手。
因他官位很高,大家都仿效,还得了一个称号“上官体”。你可别小看了这三个字,这是诗歌风格的称号,这可是唐朝以来第一个人以个人来命名的,就算后面的李白、杜甫都没有这份荣誉,就凭这“上官体”也足以让上官仪青史留名了。
脉脉广川①流,驱马历②长洲③。
鹊飞山月曙④,蝉噪野风秋。
这是有几个难理解的词,在这里注释一下:
①广川:这里指洛水。②历:走过,经过。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④曙:天亮,破晓。
唐初的时候,早朝在卯时(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百官就早早地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皇。这首诗是宰相大人上官仪在洛阳皇宫外面等候的时候写的,在诗中写了他在等候时看到的景物。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以洛水即景开头,淡淡月光下,洛水含情不语的流淌着,水是“脉脉”的,如含情的眼神,虽默默无语,但满蕴情意。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的诗人内心应该是充满温情放松,悠然自得的心态。
据记载,贞观之后,唐高宗即位,天下无事,上官仪是当时的宰相。洛水含情默默,从侧面也流露出诗人拍马奉承的水来之高,叹为观止!暗示当是唐高宗对自己的信任,流露出承皇恩,得意的神气。
“驱马历长洲”写自己驱马洛堤时用了一个“历”字,“历”字说明前行速度之缓。毕竟当时上官仪是百官之首,虽然一起与百官等假,但态度之从容不迫,心态之放松又岂是其他官员所能比的。
后两句接着写此时看到的景象,只是视野拉远了,更加空旷和幽静。前两句眼前的景笺,后两句则描写远景。我们一读就知道这是秋天的一个早上,太阳即将初升,月亮还留有一丝在天空挂着,鹊鸟偶尔飞过,似乎还听到蝉鸣的声音,从野林之中顺风传来,带着股秋的凉意。两句都突显出天快亮时的冷幽。
这是上官仪即兴下的创作,估计是诗人快要进皇城的时候,回头望见的景色,突然产生的灵感而写。其简单朴素完全不同于上官仪的其他作品,讲究辞藻格律,满含宫廷华贵雍容之气的诗作。这一首《入朝洛堤步月》完全的即景抒情,不假雕饰,结果反压过了上官仪的其他诗作,被历来诗家称道。
我们知道南朝诗歌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现实的较少,我一直认为诗歌要表现诗人的情感才有生命力,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心中为志,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为诗歌,这就是歌以咏志。
所以总体上这首诗意境、情调不高,表现出的感情也是得意自傲,幽静闲适,在自尊自傲时却向帝王婉转献媚。但可贵的是真实的把这类宫廷文人的真实写照给描画出来,万绿丛中一点红,我想这也是能够传诵千古,被历来诗家称道的原因。
今天关于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就和您聊到这儿,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