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真是婉平青梅吗

2023/6/8 来源:不详

4月底,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

作为张锦秋大师的又一作品,陕西考古博物馆还是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展出了一批重磅文物,但开馆当天冲上热搜的还是“上官婉儿墓志铭”。

去年,看了几本武则天的书,兼着对上官婉儿多了几分了解与亲切。她是武则天的“女秘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官,曾在洛阳工作多年。公元年底,武则天病逝于洛阳上阳宫,临死前陪伴她的,唯有她一生的知己——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上官昭容,年-年),小字婉儿,出生于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祖籍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上官仪孙女,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

在中国7世纪末到8世纪初的30多年里,有三个女人的名字,笼罩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的天空: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

这次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面世,也让历史许多谜团再度萦绕心中: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真的是“婉平青梅”的闺蜜吗?她们真有“姬情”吗?上官婉儿从高宗才人,到中宗昭容,她也与武则天一样,嫁了两个皇帝吗?她与武三思,真的有私通吗?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透露几个秘密

“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翻译过来就是,“我静静站在你的坟前,听风吹过松树,愿千万年后,还有人记得你……”

言辞优美,情真意切,这不仅是一个古人对另一个古人的悼文,也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怀念。而这两个名女人,在影视剧里常看到:一个是太平公主、一个是上官婉儿。

年9月初,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发现了一座遭受严重破坏的古墓,依据其中的一方墓志铭,考古学家确定墓主人就是上官婉儿。

该墓距唐朝长安古城遗址约25公里,根据出土墓志记载,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公元年)8月,与史料记载相符。

这次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次开放展出的上官婉儿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个字,措辞工稳,文采华丽,且书、刻俱佳,其书法风格用专家的话来说是“丰腴流美”,符合当时流行的书风。

墓志清楚完整地记载了上官婉儿的身份,由此揭开了上官婉儿一代才女的生平:曾为高宗才人、中宗昭容、强烈反对安乐公主当“皇太女”甚至死谏,还有与太平公主之间的友谊……墓志还补充了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上官婉儿。

照理来说,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昭容,理应随唐中宗葬于定陵内,但是她的墓却被葬在了太平公主家族墓地里,因此猜测为上官婉儿翻案,料理后事的应该是太平公主。

墓志文中最关键的话,紧接着皇帝制命出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哀伤”两字,写得直接。她们两人的年纪相仿,婉儿十三岁就跟在武则天身边,而太平是武则天的女儿,所以她们不仅相识,还可能志趣相投。

“词旨绸缪”也不简单,“绸缪”出自《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意为紧密缠缚、连绵不断、情意殷切。

这说明,她的墓葬,是唐睿宗下制修建并礼葬的。

上官昭容的礼葬,是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实际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大唐公主。太平公主出的匹绢约相当于50万元,在唐代是一笔巨款。所以婉儿能下葬,全靠太平公主。

一个是武则天的女秘书,一个是武则天最爱的女儿,不管是否有“姬情”,她们的友情也是深厚的。两人并非像之前理解一是“韦党”一站隆基,不仅不是死敌,甚至关系还很亲密。

婉儿出生显赫幼年卑微

上下五千年,青史留名的女人极少。

她们多是某人之母,某人之妻,而单独以个体作为历史人物出现的,并不多。不得不说,因为武则天的带动、重用与效仿,唐代成为出“名女人”最密集的时期。

上官婉儿是唐朝宰相上官仪的孙女。

她出生那年,武则天还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唐高宗体弱多病,就让皇后武则天帮助他处理朝政,后因武则天专权引起高宗不满。高宗让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书生气十足的上官仪直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但武则天遍布宫中的眼线立即向她报告了这件事。

废后诏书墨迹未干,武则天就跑来找高宗哭闹。懦弱的高宗为了推卸责任,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不久,武则天指使许敬宗上奏,称上官仪勾结废太子李忠意图谋反,上官仪和上官庭芝(上官婉儿之父)在洛阳被杀,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一起被送进宫中为奴。

婉儿的母亲将女儿当作人生的希望,千方百计让女儿接受教育。她也天资聪慧,十三四岁就才华展露。

唐高宗体弱多病,武后代理朝政,昼夜加班,急需助手。听闻消息,武后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出题面试。婉儿须臾成文,优美流畅。武后大喜,当即赦免了婉儿,让其随侍身侧,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的柔韧圆融,在这个时候初露端倪。她放下了血海深仇,没有抗旨不从对抗武后,也没有假装顺从伺机报复,果断顺应时局,投效“仇家”。婉儿有点像红楼梦的平儿,才人为形婚。

印象深刻还有晓庆版的《武则天》,茹萍扮演的上官婉儿婉约秀美,大度从容。每次想起上官婉儿,脑补的都是她的形象。

陪伴武后三十年登上权力顶峰

说起这段历史,很多人想起《大明宫词》。

在《大明宫词》里,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初次见面,太平公主在侧。婉儿不愿入宫为妃,留在了武后身边。

俗话说“伴君王如伴虎”。上官婉儿整天陪伴着武则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现在洛阳复原的应天门遗址,距离武则天的天堂和明堂不远。在应天门通往明堂不到米的路上,往往是上官婉儿被武则天问来问去的考场和生死场。

有一次,武则天要到明堂去,照例让婉儿陪在身旁。当走应天门城楼下的时候,武则天突然问:“婉儿,来俊臣他们几个人写了一本《罗织经》,你知道这本书么?”

婉儿见问的是这件事,立即警觉起来。她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把《罗织经》背了几句。武则天知道婉儿过目成诵,所以并不惊奇。又问:“你知道书中的“死猪求”是什么意思么?”

婉儿回答:“‘死猪求’就是请求速死的意思。”她又解释道:“这是用刑的一种,说的是犯人受此刑逼供的时候,难受的要命,便会像快要死的猪那样面露愁态,但求速死而已……”

上官婉儿就是在这样随时可能掉脑袋的环境中,靠着机智多变和忐忑不安生存下来。

其实,武则天作为皇后,想染手政治,就需要有才干的女官可以辅佐,婉儿恰好在此时承担了此重责,成了宫里的首席女官。女皇放手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军国大事、百官任免,都会征求她的意见。一时间,上官婉儿权倾朝野。

公元年,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作为女皇的贴身助理,上官婉儿随侍左右,在洛河北岸的皇宫里办公,女皇的诏令多由其手书,满朝官员皆要高看她一眼。

伴君如伴虎,伴女皇或许如伴母老虎,更难过一重。

据说曾因忤逆圣意,上官婉儿犯了死罪,命悬一线。因何犯罪?史书未明说,有野史说她跟女皇的情郎调情,有人认为她偷窥女皇秘事。

不过,历来杀伐决断的女皇居然饶了上官婉儿,只下令在她额头上刺青(黥面),以示惩罚。

哪个女人不爱惜容貌?被“毁容”的上官婉儿对女皇却无半点怨怼。她用胭脂在伤疤处画了一朵红梅,神态如故,这也成为了当时争相效仿的梅花妆的原型。    

多方投奔最终错付

公元年“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退位,其子李显登基称帝,是为唐中宗。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显上台后,将老妈当年重用的臣子踢到了一边,就连扶持他上台的大臣张柬之也坐上了冷板凳。

上官婉儿是女皇的心腹,按理说也没好果子吃,可她不但得到了李显的青睐,还被封为昭容。

原来,上官婉儿早在多年前就广结人脉,在李显失势时多方照应他,为自己留了后路。

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支持,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逐渐把持了朝政。看到武三思权倾天下,上官婉儿又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忌恨在心。

景龙四年(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她联合太平公主连夜草拟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掌管朝廷大权,相王李旦参决政务。

7月21日,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当日值守的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

47岁的上官婉儿,执烛火率领宫人迎上去,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但依然被斩于旗下。

或许,李隆基深知上官婉儿的政治能量,他发动政变的目的不止是为了李唐政权,而是要为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于是将上官婉儿杀死。

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无疑是最哀伤的。

从两小无猜到战略合作伙伴,在诡谲的宫斗中,这两个大唐女子在那个年代抱团取暖。

上官婉儿死后,她为这个闺蜜和战略伙伴写下了至高的赞誉。

墓志中有:“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人的一生一世,聚散祸福相依,就像捏土做陶俑一样,最后定型还是未知数。完美的人,一千年才出一个。”意思是,上官婉儿就是这千年一见的完美的人。

一代婉儿千年才华

上官婉儿的诗作现在存世的仅30余首,其中《彩书怨》可谓其代表作: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脱俗清雅,不像一个整日生存在政治夹缝中人写出来的。末尾一联,淡然滋味竟有些像后来的诗佛王维。

中宗景龙元年(年),上官婉儿力劝中宗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上官婉儿死后,太平为婉儿做了不少事,不仅安排她的后事,还收集整理她的遗作编纂成集,这些显然都说明了她们之间的深厚关系。

回望上官婉儿的一生,矛盾是她的代名词。她从小随母亲被配入皇宫为奴,却成为杀父仇人武则天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她既是一个颇具才情的诗人,又是一个手腕圆滑的政治家;她既是唐中宗的昭容,传说也与武三思有染。她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政治手腕,长期周旋于权力斗争的中心,最终陨落。

后世对上官婉儿的评价众口不一,大家在肯定她的文才和政治手腕的同时,对其个人操守颇有微词。但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上官婉儿一生在权力的裹挟中处境艰难,在并无可依靠的宫廷中“步步惊心”,也是一部“大女主”的题材。她本是千金之躯,却尝尽了冷暖炎凉,以罪奴之身崛起于微末之间,在家族宿命、君王权威、权力欲海中苦苦挣扎,找寻自我,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争斗中保持着艰难的“平衡”,已是一部传奇。

还回到墓志中这段:“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可以说,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或是一类人。在那个男人为上的年代,她们都是“趟过男人河的女人”,都是一介弱女子,凭一己之力,做了最大的命运的抗争。不要小看女人的情义,她们互相欣赏,惺惺相惜,偶有嫉妒,但还是有大同之心。

那所谓的“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不用计较是否“婉平青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那个时代的“Girlhelpsgirl”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