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建国到占据关中的100年,历史课本没

2023/2/8 来源:不详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戎狄”是分布在商周王朝的西面、北面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当时,有数十支游牧部族与商、周王朝并存,其中以鬼方、玁狁的势力最大。早在商朝时,蛮、夷、戎、狄就成当时重要的社会问题,武丁时期,商王武丁曾率军征讨西戎、鬼方,史载:“三年乃克”,在史料中还有一些商朝军队征伐戎狄的记载。

商朝晚期,文王初为西伯时,就被派去“攘戎狄而戍之”,武王伐商时,就利用了一部分戎狄的力量,“羌髳率师会于牧野”。西周时期,中原各国及西周王师也屡次征伐诸戎,从总体上看,诸戎还是逐渐向中原地区渗透,形成“戎逼诸夏”的局面。

1、秦国的坎坷建国史

秦人的先族在殷商时期为商王朝的重臣,《史记·秦本纪》载: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商朝晚期,秦人的一支迁居于西垂,“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随着商朝的灭亡,秦族也受到打击,但是西周初年秦族的一支造父族又得到周王室的重用,“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秦族的另一支传到了大骆,大骆生非子。后来,非子族从大骆族中分出来,居犬丘。犬丘位于西周王室抵御戎人进攻的前沿地带。

非子族在犬丘时,继承其先辈的传统,也以善于养马闻名,史载:“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后来“(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

周王室又借非子之力稳定了这一地区的对戎形势。后来孝王欲立非子为大骆的嫡子,但是遭到很有势力的申侯的反对,没有成功。

孝王遂决定:

“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附庸,《礼记》曰: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虽然再次兴起的嬴秦族在地域上据有很小范围、在政治上待遇也很低,但非子族渐渐在周王室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后来大骆族被戎族所灭,从东方迁来的嬴秦族所剩无几,非子族遂成为嬴姓诸族中惟一的得以荣显的一支,最终成为秦国及秦帝国的建立者。

西周末年,幽王非常宠爱褒姒,为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除了申后,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子伯服为太子。这一举动不仅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普遍反对,而且更激起了申后母家申族的强烈反对。申国为周的畿内大国,位于现在的周至与眉县之间。申国与戎、狄、秦都有着广泛的联系,申国在西垂的地位不次于秦人。

周幽王不仅不顾申侯的强力进谏,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削去了申侯的爵位,并准备兴兵讨伐申国。

申侯先发制人,联合了缯侯,并且勾结了犬戎族的势力,于公元前年,举兵攻占了镐京及其周围地区,犬戎族的攻势愈演愈烈,很快摆脱了申侯的控制,犬戎兵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这导致了周王室的东迁,西周时代宣告结束。

犬戎族的入侵也引起了其他戎、狄部落的大举入侵。关中地区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申侯只好暗中发出密书,约请各路诸侯前来勤王。

已被周王室封为“西垂大夫”的秦襄公,在周王室的这次戎祸中率先带领秦族的军队赶来,“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接下来,秦襄公继续参与周王室的东迁行动,秦族军队出兵护送周平王以及王室东迁洛邑,此举取得了周平王的赏识,遂于危难之中,对秦襄公委以重任命其驱逐戎狄,收复失地。

并许诺将岐以西之地赐给秦,封秦襄公为诸侯。秦于是建国,取得了与其他如晋、齐、燕、鲁、宋等国同等的政治地位。

随着犬戎族的入侵,周幽王被杀,周王室在关中的统治已名存实亡,其他的戎狄各族也大规模向内地进逼。

《后汉书·西羌传》中载:

“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獂、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首以西有蠻氏之戎。当春秋时,间在中国,与诸夏盟会。”

这即是当时所谓的“戎逼诸夏”的局面。

2、立国前秦对戎人战争

秦族之所以能于春秋初年立国,一方面与西周晚期“戎逼诸夏”、戎族与中原地区各国的矛盾尖锐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与秦族长期以来为周王室卖力地抵御戎族分不开的,与嬴秦族的几代人的拼搏征战分不开。

当年非子族被封为周王室的附庸,号曰秦嬴,迈开了赢秦族辉煌历史的第一步。

此后,到其三代孙秦仲三年,周厉王无道,不仅引起诸侯的背叛,而且又引起西戎的大举进攻,居于犬丘的秦嬴同宗大骆之族在这场劫难中被灭。

此后,周宣王即位,即封秦仲为大夫,命其进攻西戎诸族,不幸的是秦仲在这场战争中,亦被西戎族所诛杀。宣王于是又派了士兵,交由秦仲的5个儿子统率,再次讨伐西戎。这次秦族在王室之兵的帮助下,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秦仲长子庄公继承其父的谥号,称为西垂大夫,秦族再次拥有了西犬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不其簋”的铭文即反映了这一史实。“其”是庄公的名字,这大约是公元前年的史实。

“(庄公)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

这引起了秦戎的又一轮争战。

世父的这次出击,亦很悲壮,他意识到对戎战争的残酷性,在临行前,把太子称号转让给其弟,即后来的襄公,自己率军远征戎族。襄公即位的第二年,西戎再次兵围犬丘,世父在与犬戎的交战中被俘,一年后,才被放回。

秦族从西犬丘被迫迁徙到。秦对西戎的征讨进入了低谷时期。

3、襄公为了秦国生存而战斗

襄公七年,周王室遭犬戎之祸。襄公先于其他诸侯“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襄公的表现以及秦族数十年与西戎族的武力对抗,流血冲突,使周王室认为秦族不失为抵挡戎人进攻的有力盾牌,于是给秦襄公了一个空头人情,“赐之岐以西之地”,再封给襄公一个诸侯的称谓,使其承担起伊洛以西的攘戎之事。

襄公在位共12年,他即位伊始,就开始筹划秦族与戎族的生死存亡大事。当初,周宣王给庄公兄弟5人兵力伐戎,大破之,秦族不仅收复失地,而且重新据有了其同宗大骆族曾居住的西犬丘,在对戎的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经过秦族的打击,与秦对峙的戎族内部可能开始发生分裂,接着襄公即采用了军事打击与和亲相结合的对戎政策,一方面用其兄世父主持军事,一方面将其妹嫁给了戎族的一支——“丰”部落的首领为妻,分化瓦解了戎族对秦的包围。

不幸的是,第二年,戎族的军队再次围攻西犬丘,世父在与戎人交战时被俘。经过很长的时间,戎人才将世父释放回来。这次秦国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秦人允诺退出西犬丘。这一年,秦人迁居汧。在对戎战争上处于低潮。

平王东迁后,赐给秦人岐以西之地,但是整个关中平原乃至关中平原的北部以及甘肃、宁夏一带都被大小戎狄部落控制着,岐以西之地更是戎人滋扰比较严重的地方。

秦人迁居汧后,整顿军备,“备其甲兵,以讨西戎”。经过数年的恢复,秦又具备了一定的武装力量。

秦虽然拥有了一定力量的武力,但是在面对如此众多的戎族,在最初的几年间,秦人也几乎无所作为,直到襄公去世,秦人还在努力征战,就连襄公也是死在秦军东伐岐西诸戎的征战中,可以肯定一点,就是在这期间,秦人巩固了“西垂”这一根据地。

襄公死后即归葬于西垂,其子文公即位之初也居住于西垂,这说明此时西垂地已是秦国的根据地。

4、秦国如何进入关中平原?

文公即位时,秦国势力已开始东渐,但仍以西垂为根据地。文公初年,秦国即展开了向东扩张的军事行动,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东猎”,这应该是秦为大规模出击而派出的先遣部队,接下来的文公四年,秦文公即亲率秦国的主力东征。

当东征大军行至汧渭之会时,文公感慨曰:

“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

文公心目中念念不忘秦人崛起的这块旧地,于是下令就居于此地而作一个占卜,卜辞曰吉,于是秦文公迁都至汧渭之会。

文公定都于汧渭之会,秦人势必全力以赴营建这一新的根据地,这一过程大概经过了10年,当这一根据地初步得以巩固后,秦人遂向盘踞在关中道上的诸戎发起了进攻。

文公十六年的秦军伐戎之举,应该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秦军的大规模出击,在秦国早期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役使得秦国的地盘一下推进到了岐、丰一带。虽然秦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秦文公依然遵守了当初周王的约定,将岐以东之地献给了东周。

秦国占据了关中西部的肥沃土地,又接收了一部分周“余民”,使得秦国的军事、经济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关中西部丰厚的物产又为秦国的武力征讨提供了物质上保障。

文公在位五十余年,“攘戎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间”,为秦国这一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公时期是秦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5、秦国如何占领整个关中平原?

秦宪公,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位,为了进一步巩固秦国在关中西部的地盘,将秦国的都城迁到平阳,并以此为根据地,再向一些邻近的戎族部落发起了进攻。

公元前年,即宪公二年,与西戎的一支亳戎进行了战斗,亳戎,本是戎人的一支,由于戎人族属复杂,春秋时期一般以其居住地称其为某某戎。

亳戎的城邑为荡社,亳戎的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的陕西三原、兴平、长安一带,其城邑荡社的地望则在杜的附近,杜,其地在现在西安东南郊。次年,亳戎战败,其君王逃走,秦国于是占领了城邑荡社。宪公八年,秦师侵芮。

出公即位于公元前年。宪公死后,秦国的贵族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掉太子(即后来的武公),另立了鲁姬儿子出子为国君。当时,出子才年仅5岁。出公在位其间,秦国曾纳芮伯万于芮。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三父等复立故太子武公。

武公即位后,对内加强统治,打击异己势力。三年,诛杀了弗忌等三庶长,夷其三族,加强了秦国君主的集权统治。同时对外辅以强硬的军事政策,消灭各地小股势力的戎族。

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彭戏原是彭国与戏国故地,彭国于武丁四十三年被殷商灭国,部分彭人西迁入彭衙居住,又称为彭国。后来受到辛国的排挤,又西迁入甘肃庆阳的彭原;戏国被骊戎所灭,部分戏人也到了彭衙,以后又建立了戏国。春秋初年,西戎的一支侵入该地,以彭衙为王城,因地称为彭戏氏。

十年,伐邽、冀戎。邽戎原是商周时期的小方国邽国之民西迁于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与戎人融合,称为邽戎,其聚居地称邽。

这年,秦人伐邽戎以后,将其人迁至关中,其地名亦被带入,又称为下邽,《读史方舆纪要》载:

“其地在渭南县北五十里,武公伐戎时,取其人置县,陇西有上邽,故此为下邽。”

次年设立杜、郑二县。杜,其地在现在西安东南郊。

《方舆纪要》载:杜城在西安城东十五里。

郑,地在现在的陕西华县,西周时期郑国为畿内之地,周平王初年东迁,郑也东迁到有熊之墟,此地称为西郑。

在春秋时期的县一般设在距国都较远的地方,是一种军事与行政一体化的地方组织,秦在郑的设县,说明这一时期秦国的实际统治已经达到了上述地区。

十一年,秦灭小虢戎。虢国原是周王室的封国,《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

故虢城在陈仓县东四十里,周平王东迁后,西虢迁到现在的河南陕县,西戎占据该地后,称为小虢戎,这是一支居于秦人的近前的戎人部族。

武公在位时,基本上平定了关中西部的戎族部落。

德公是武公之弟,即位之初开始迁居雍的大郑宫,并且着手营建以大郑宫为中心的国都雍城,这使得秦国的统治中心再次东移。这一年是公元前年,距离公元前年秦襄公以功封诸侯正式建国仅93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