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文弱书生单刀赴会,手起刀落稳准狠
2022/12/9 来源:不详过去的中国,统治者们的统治技术并不怎么样,常常,高坐龙椅之上的皇帝们之金口玉言传到地方,一句屁话而已,没有多少人当真,皇帝们遇到这种状况多数时候也就假装没有看见地方势力的不恭敬。
能怎么样呢?混混也就过去了,难不成派兵去打吗?打不胜打哎,日子还是要过的。每遇到这种状况,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个人努力了,组织是靠不上的。
建安年间,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太守王邑接到命令,要把他调回朝廷。却遭到了部下卫固、范先二人的阻拦。
为什么呢?原来这两个家伙暗中已和并州(太原)的高斡联系多时了,正准备割据造反。于是,王邑一介书生,独自一人,也没有办法,也就只好留下了,继续做卫固、范先的上级。
建安年间嘛!知道三国故事的都知道,朝廷是曹操说了算,有名的老奸巨猾的曹操能做的也只是派一个人去接替王邑。卫固、范先两人不撕破脸,曹操也就忍着装作不知道他们要造反,曹操觉得我再派一个新上级去,你们好意思不放旧上级吗?
派了谁去呢?杜畿。杜畿接到任命,即时上路,到了陕县(河南三门峡)黄河边,却被卫固的军队挡住了,不准渡过黄河。看来卫固、范先也不傻,准备搞个不见,不杀,不接触三不政策,就一个字“耗”!绝不让新领导有莅临河东郡的机会,同时也不愿意这么早撕破脸皮,毕竟还不到时候。
这一“耗”,耗了好几个月,奇葩不,曹操哪里不说什么,卫固哪里也不说什么,双方就这样耗了几个月。
当然,肯定会有各种暗自打探,收买争取啥的。这个不去说他,还是说杜畿,经过了这几个月,杜畿心说:“看来卫固这个家伙做事拖泥带水,并不果断呀,不如我单骑闯进去,来个出其不意,不信河东郡三万户人家人人皆是准备叛乱的人,卫固这个家伙优柔寡断的,见了我必然假装接受,我只要进去一个月,就足以可以见机行事了”。
杜畿也就拨转码头“回去”了,卫固以为得计,放松了警惕。
不几天,忽然杜畿出现在了另一个黄河渡口之上,摇船如飞过了黄河,快马加鞭又到了郡守衙门。
果然不如所料,卫固接受了他。杜畿使了一个欲擒故纵的计策,夸奖卫固、范先说:“卫姓和范姓都是河东的大族,很有名望呀!我虽然是什么太守,实际上很愿意仰仗你们,还是你们管理河东好了,我也就骗骗朝廷的俸禄罢了”。
卫固等人听信了他的话,也不由他们不听,当时之世,地方上确实是大家族治理,朝廷的管理机器能做的也只是:“与世家共治天下”。卫固等人很是得意,以为稳矣!
岂不知,杜畿此人不是个好人,早就从卫家族中,范家族中重新寻找了代理人,几十天的功夫而已,万事停当了,杜畿派兵砍下了两个人脑袋,河东郡又算还是曹操的地盘了。
后来,到了大唐年间,也还是有这种毛病,不过不是世家了,是军人,是职业军人们掌控了地方。
《安史之乱》后,死了安绿山,更多的大小安禄山出现了。那些领兵带将的藩镇强大了,不听招呼,自行其是倒也罢了,藩镇的将领们遇到手下的士兵强大了,也会被驱杀,哪儿说理去!
确实没有地方说理,那些悍兵皆是本乡本土,成团结伙,当兵为得是“保卫家族,服务桑梓”,很有群众基础的。
这不,唐德宗贞元初年,陕虢节度使张权被部下“达奚抱晖”杀了,对,达奚抱晖是个人名,这个人上书唐德宗,要求封他做陕虢节度使。
唐德宗派李泌处理此事,李泌拒绝了德宗的神策军保护,又遣走了半路追上来的三千军马。
李泌知道,打仗不是好办法,他要单刀赴会。
与达奚抱晖见面之后,李泌当面好一顿夸奖达奚抱晖:“你在危难之时,临时站出来主持军中事务,为国家保住了这块地盘,安定了地方,保护了生产,很有功劳,皇上叫我表扬你!”达奚抱晖欣然接受了表扬。
不几天,李泌做好了一切准备,把达奚抱晖招来,训道:“你杀了朝廷命官,按罪当处死,不过今儿饶你一命,并不是我李泌关照你,一则是你的军队兄弟们感念你保全地方的恩情,替你求命;二则是朝廷恐怕今后再有此种事情发生,以至于朝廷威令不行,朝廷也照顾军队情绪,你拿点钱逃命去吧,不杀你”。
还有一个叫做董晋的,也是被派往前节度使被部下所杀的——开封城,去坐节度使的位子。只带了十几个仆人,一个士兵也没有。
很多人劝他先不要去,不安全,等等再看,一概不听,快马加鞭进了开封城。
杀上级造反的邓惟恭没有想到董晋这么快就来了,来不及想出对策只好把董晋迎入了城。
董晋什么也没有做,宣布“舞照跳、马照跑”。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杀过上级造过反的邓惟恭现在就”小人长戚戚”!他看到大家按部就班的生活,谁的利益也没有受损,明白自己被众人抛弃了。只得铤而走险,也不管董晋并没有怎么他,他又策划作乱了,这一次自然没有人支持他了,因为董晋并没有做什么改变他们日子什么举动,过的好好的日子,捣什么乱呢!
董晋也就顺应民意把他绑缚送往长安去了。
事情就是这样,杜畿、李泌、董晋这三个人也不是什么神勇武将,一个打一群的武林高手,然而他选择了单身入危城,皆顺利掌握住了局势,控制权力。
为什么呢?本来呢,那些造反的人诉求就是不要改变,这三个人进去危城之后做的也是一切照旧,保证了大家继续生产,继续过原来的日子。朝廷要求的只是换一个官员而已,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谁也可以。
如此一来,那些领头造反者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变成了匹夫一枚,两个狱卒弄死他们可矣!
所以说,三个文弱书生单刀赴会,手起刀落保护了地方安定团结,稳、准、狠的“顺应民意”砍死了作乱者。
葭明通在这里一个小时而已,就找出了这三个案例,是一个嘴炮。很多厉害的人瞧不起葭明通在这里叨叨胡说的。
因为有些老板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公司治理中,这种套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过了,还要继续使用下去。
所有老板的意愿里面,是不希望我们这些打工仔懂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