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失去天然养马场后,推行民间养马制度,
2022/10/8 来源:不详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在冷兵器主宰一切的古代社会,马匹在作战和后勤运输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统治者都会对马匹异常的重视。
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战马的多寡与优劣更是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朝代,虽然顶着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帽子,却并没有实现古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大一统。
无论是北边、西边还是西南,相继存在着数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国家和政权与之对峙。尤其是中国的产马之地基本上都处在少数民族的控制之下,那么如何拥有战马便成为了宋代马政的重中之重。起初宋朝实行天然养马场,推行了民间养马制度,那么为何最后没能起效呢?
宋代的市马机构
1、市马机构的演变
宋代的马政机构沿袭五代。宋初,致力于发展监牧,买马较少,故尚没有设立专门的买马机构,市马制度也不健全。太祖时每年买马也是“岁遣中使诣边州市马”。其他时候委派的人员多为地方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甚至都总管之类的官员。买马场当地的官员更是直接负责买马场的治安以及核查马匹的质量和数量等。
茶马贸易是在宋代大规模兴起的一种市马贸易形式,始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茶马贸易制度自宋代出现以后,就成为一种典制,影响着后来的朝代,直至明朝还在使用。以茶博马不但可以获得少数民族的拥护,还可以以此达到羁縻少数民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茶马司的出现
茶马二司合并以后,秦川两地都只派一名官员主政。宋室南渡以后,狭西大部被金人所占。陕西的茶马贸易已经无法再继续维持。于是在绍兴初年,李造出任茶马司时就把川秦两地的茶马司合并在了一块,称“都大提举茶马司”。
这样就减省了幵支,提高了工作效率,遂成为定制。茶马司从设立之后一直发挥着市马上的重要作用。尽管茶马司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到北宋哲宗和徽宗时期,市马的数量比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很多年份的数量都超过了定额的两万匹,达到北宋市马数量的顶峰。
南宋初,承北宋之制,在川陕的市马机构依旧是茶马司。但由于陕西基本被金军占领,茶马司在西北地区的市马受到很大冲击。而此时茶马司的职能已经转向了谋利的一方。
宋代市马地的演变
1、北宋灭亡前的市马地
北宋初,“市马唯河东、陕西、川峡三路”。河东路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和甘肃省的一小部分;狭西路则包含今天陕西大部,河南陕县,山西和甘肃的一小部分;川峡路涵盖了今天的四川和陕西南部地区。
从这些买马地的分布来看,基本相当于今天的产马地区分布。到宋太宗时期经过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宋与辽已经形成敌对之势。
辽国更是千方百计限制马匹流入宋境。党项也参与进来并且还与辽国“数犯边,阻市马之路”,使得宋朝很难买到来自西域,陇右、蒙古草原和东北地区的好马,宋朝的市马局面变得艰难起来。到真宗后期仁宗前期,西夏终于成了北宋的心腹大患。由于李继迁父子的反宋,到赵德明占据了河南地时,北宋来自附近的战马已经大大减少。北宋时期,也曾在四川市马。
比如四川川边嘉、雅、黎、戎、庐五州及南平军等处也是“岁与蛮人为市”。只是与西北蕃部马相比川马的质量不好,市马数量也不多,宋朝政府并没有给其予以重视。
2、南宋时期的市马地变迁
北宋后期,由于马政呈现废缺的状况,市马地也出现萎缩的迹象。随着金军的南侵,北宋的市马地遭受到了严重打击。
陕西大部均被金军占领,市马地也被压缩在陕南和甘南的部分地区。宋室南渡以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此时,来自北方的马源已经断绝,南宋马源地被迫往西南方向转移。南宋在川秦的市马区域基本就是这几个地方。
不得不提的是,庆元以后,由于金国失去了河北北部的大片土地,马匹来源骤然紧张起来。于是,金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马源的控制和收购,这样到达秦司的马源一下子就被掐断了。到最后秦司市马的功能基本已经荒废了。与北宋不同的是,南宋的广西市马在南宋市马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广西市马地,是南宋时新兴起的一处市马之地,是与川、秦市马地相提并论的南宋三大市马地之一。当宋初国力强大且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较为稳定时,宋的市马之地就广。当宋朝的国力衰退之时,市马之地也随之萎缩。
三、宋代的市马数额的变化
1、北宋市马数额
在市马状况较好的年景,实际市马额会较高,可以很好的完成官定岁额且有盈余。市马状况不景气时,往往会不及岁额。即使有达到岁额的也有很多是以次充好的。
市马数额的多少直接反映了民间养马的繁荣程度。宋太宗时期,由于进攻北汉和准备对辽战争,战马需要量很大。为此曾经多次括买吏民马,数额之大在整个宋朝都是前所未有的。朝廷不重视市马,市马政策就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太平兴国八年以前,朝廷收购的少数民族券马,只收购良马,对于其中的驽马却不予收买。同时又不允许民间收购,这样就造成很多鸾马死去,少数民族商人无利可图,就不再愿意来卖,直接导致宋朝可收购的马匹减少。
后来战马的消耗实在太大,宋廷也认识到了券马收市的这个问题。就放开了民间对鸾马的收购,市马贸易才逐渐繁荣起来。
—个市马地岁额千匹,而当时宋朝有十几个市马地。这样算来,此时宋朝的市马量有近两万匹或者更多。从宋初到此时,宋朝的市马是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的。
此后,宋夏爆发战争,西北少数民族往宋境的卖马受阻。由于宋夏战争的发生,宋朝的市马受到了一些影响。市马数额也略有下降。随着宋夏战事的缓和,部分战时关闭的市马场得以恢复。
只是,由于宋与西北少数民族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得破坏的市马局面很难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由于北宋末年,宋代君臣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再加上成熟市马机制茶马贸易的出现,把北宋的市马贸易推向了顶峰。
2、南宋市马数额缩减
宋室南渡以后,市马范围大大缩小,市马地也是仅剩川、秦、广三边。再加上南宋国力已经远远不如北宋,市马数量相比北宋后期已是大大减少了。
关于建炎四年市马数量较多的原因,大概是当时富平之战尚未结束,陕南市马之地尚在南宋的控制之下,故市马的范围较大,加上赵幵此时在四川推行茶法改革成效显著,推动了市马数量的增长。
而之后市马数量迅速下降的原因估计是,张浚富平之战惨败以后,南宋丧失了西北主要的市马场,以至陕西市马由原来的两万锐减到五六千。
蜀马本多为羁縻马,当时只好充作战马,但所市之数远远不济。宋代民间养马业除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外,还受诸多社会因素,甚至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农户作为弱势群体,虽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马匹,为民间养马业的兴盛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养马业无时无刻都在遭受政府的影响和制约。
自宋初开始,政府就颁布诏令禁止民间买马,以后又相继颁布了不少买马禁令。不管是宋初还是南宋时期,宋政府都颁布了不少禁止民间买马的诏令。宋孝宗不仅禁民买马,连私渡买马人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当这种禁买政策危害到政府利益时,宋政府就会驰天下马禁。总之,宋政府禁买与解禁政策反反复复地进行着,影响了民间养马的积极性。随着政治的腐败和频繁的战争,这种鼓励养马的政策变成了强制措施,变成了对民间马匹的直接征夺,尤其是北宋元丰年间和南宋时期。
元丰年间对西夏用兵,保马法实施后马匹虽有所增加,但仍未能满足骑军对马匹的需求,于是改行物力养马法,按户等强迫民间养马,甚至规定年限完成,结果导致民户变卖耕牛买马,苦不堪言。原来的自愿养马变成了一种劳役,变成了对民户马匹的无偿征夺。
结语:
宋代民间养马业虽遭受一些制约和侵害,但在当时存在着社会需求和市场贸易的情况下,总体而言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在北宋和北方地区。随着北宋的灭亡,北方适合养马区域的丧失,民间养马业也如同大宋的国运一样,江河日下。
南方的巴蜀、荆湖、两淮民间养马虽有一定规模,但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都远远不能和北方相比。战争不仅导致大批民马的死亡,战败甚至会使养马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靖康之变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可见一个国家的安定对于任何行业都是最根本的因素。
参考文献:
《史记》
《宋论》
《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