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耳朵在左边,一个耳朵在右边,河南省名

2022/10/6 来源:不详

郏县三苏园

郏县和陕县,郏字耳朵在右边,陕字耳朵在左边,好多外省的人搞不清,容易把这两个县名混淆。郏县在豫西南,属平顶山市管辖,陕县在豫西,属三门峡市管辖。

郏县在周康王时(公元前年-前年)称"夹",春秋时名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置县,隶属颖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

隋开皇初(公元年)改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公元年)改为辅城县,大业初(公元年)改为

郏城县;元大德八年(公元年)复置郏县隶汝州;明成化十二年(公元年)改隶汝州直隶州;清代沿明制。

临沣寨朱家老宅

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国十六年(年)改隶豫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年)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年)5月日军占领郏县;民国三十四年(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置禹郏县,同年10月撤销;解放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第五专区、豫西区第五专区。

年3月属许昌专区;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

郏县青龙湖公园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郏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物产丰富。“四保、四乡、三地”是郏县的特色元素和标签符号。

红石古寨——临沣寨

“四保”:即四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归焉之地——三苏墓和祠、全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郏县文庙、中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红石古寨——临沣寨、全国保存较好的清代会馆——郏县山陕会馆。

郏县文庙

“四乡”:即中国长寿之乡、书法之乡、红牛之乡、铁锅之乡。“三地”:即全国知青文化发祥地、中国唐钧基地、“山儿西烟”基地(常年烟叶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郏县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郏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郏县矿产丰富,水、电资源充足。现已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19种。郏县美食,主要有郏县豆腐菜、郏县饸饹面等。

郏县红牛

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陕县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陕地先后属焦、虢。尔后,陕地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公元前年,“虢人灭焦”,陕地归虢。公元前年,虢国为晋国所灭,陕地属晋,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成语典故——“假虞灭虢”。公元前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陕地分归魏国。秦惠公十年(公元前年)置陕县。此后,秦国与魏国在陕地多次征战,陕地时而属秦,时而归魏。公元前年,随着魏国被秦国灭亡,陕县地域从此归秦,隶属三川郡。

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年)置陕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雍正二年(年),改升直隶州。年废州置县。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河南省陕州专区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年,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年底,陕县并入三门峡市。年恢复陕县建制,县委、县政府机关驻三门峡市区,隶属洛阳专区。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县西大营镇温塘村办公。

陕县地坑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