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译资治通鉴前399年
2025/6/29 来源:不详周安王三年,壬午,公元前年
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
这一年有两个事情,一个是王子定奔晋,一个就是记载了一个天灾,虢山崩塌导致了黄河被壅塞。咱们先说一下后者。这个事情在司马迁的《史记》了也有记载,发生在魏文侯26年。虢山在什么地方呢,历史上的虢山有两个,一个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南二里鸡足山,一个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北半里许。从地理上看能“壅河”的自然是前者了。
三门峡虢山公园接下来说一下这个王子定奔晋,这句话就有意思了,王子定奔晋在此前的史料中大家一直解释为周王室的王子,即姬定,但是呢历史上却找不到这个人,东周的时候确实有一位天子叫姬定,就是周慎靓王,但是他的生卒日期是在前至前年,因此不太可能前年一出生就“奔晋”了,而且历史上周慎靓王也从来没有这段经历,因此这个地方的“王子定”是另一王子,是楚国的王子,在当时那个时代其他诸侯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爵位相称,比如晋侯、秦伯。只有楚国自称楚王,至于说《史记》中提到的楚子,大概率只是周天子的一厢情愿,人家楚国肯能就不鸟你这个所谓的子爵。所以这里的“王子定奔晋”实际上是楚国的王子芈定去了晋国。这种观点实际上在近年所出土的《清华简》中也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个“王子定”确实不是周王朝的姬定,而是楚王国的芈定。
清华简那么这个芈定为什么要去逃奔到晋国呢?大家还记得前年楚国发生了一件楚声王被“盗”所杀的事件吧,楚声王死了他的两个儿子芈疑与芈定争夺王位,芈疑胜出,成为了楚悼王,而这个芈定就出奔了晋国,当然了当时的三晋实际上已经分成了魏赵韩三家,这个芈定具体投奔的哪一家不得而知,不过此后魏、韩、赵三家伐楚,至桑丘很有可能就是为了送回这个芈定回国夺位。
楚悼王但是这里有一个bug就是,“魏、韩、赵伐楚,至桑丘”发生在前年,但是“王子定奔晋”却发生在前年,说明这里是有一个错误存在的,比较合理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司马光记载错误,就是把年代记错了,这种情况在史料中是常有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王子定在前年是“二次奔晋”。怎么说呢?咱们来假设一下啊,前年楚声王死,芈定被芈疑赶出了国都,然后他去了三晋中的某一家,这里魏国或赵国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然后就和当年的重耳一样成了“流亡王孙”,在他的窜做下三晋在前年举兵伐楚,但是到桑丘这个地方就不了了之了,之后这个芈定要么是在战争中被打散了,或者是又被楚国擒住了,总之就是离开了三晋的地盘,然后在前年又第二次逃奔入了三晋。这样的解释从时间线上来看是不是就比较合理了,不过目前这种说明还缺少史料的佐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一下。